(二)幼兒早操活動的設計幼兒早操活動沒有固定的或千篇一律的活動結構或安排時,主要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在具體設計1.活動的全過程應遵循人體生理機能能力變化的規(guī)律。尤其是活動量的安排,應由小到中等,再由中等到小,絕不能過大。這是因為:
(1)在寄宿制幼兒園中,早操活動一般安排在幼兒起床后盥洗前進行。此時,幼兒機體的生理機能還未脫離抑制而完全處于清醒的工作狀態(tài),身體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較差,加上又是空腹運動。因此,活動中如果運動量過大,則幼兒機體不但不易適應,而且可能會導致機體某些部分(如韌帶、肌肉等)的局部性損壞。而早操活動后不久,幼兒又將吃早餐,若活動量過大,也會影響幼兒的食欲和腸胃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在全日制幼兒園,早操活動一般在吃完早餐人園后進行,如果活動量過大,也將影響幼兒的腸胃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幼兒早操活動后,通常將進行一些室內教育活動。如果早操活動量較大,則易導致幼兒情緒過于興奮;或導致幼兒機體的疲勞。兩者都將導致幼兒的注意力難以集中,教育活動難以順利地開展。
2.早操活動的內容應豐富多樣。結合上述早操活動的要求,建議各部分內容安排如下:
(1)開始部分。排隊;變換隊形、慢跑或走跑交替(冬季尤為適合);在音樂伴奏下,做各種模仿活動或跳一些輕快而簡單的舞蹈等。其目的旨在組織和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誘發(fā)幼兒身體各器官組織的機能由較安靜狀態(tài)進入活動工作狀態(tài),為做操和其他身體鍛煉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
(2)中間部分。在音樂伴奏下做一些節(jié)奏較快的律動(尤其在中、大班);做各類基本體操(可結合隊形變化,類似小型團體操);進行各類器械練習和小型多樣的體育游戲,或開展一些活動量較小的體育活動性游戲等。其目的旨在增強大肌肉群和骨骼的運動,促進幼兒身體的正常發(fā)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身體姿勢和體格,提高幼兒的體能,全面鍛煉身體,增進幼兒健康。
(3)結束部分。便步走;慢跑;在音樂伴奏下做一些輕快的舞蹈活動或組織一些安靜的身體活動;簡單小結并收拾和整理器材。目的是使幼兒的身體機能由較興奮狀態(tài)逐步轉入安靜狀態(tài),結束早操活動。
3.早操活動的形式應靈活多樣。幼兒園的早操活動,應將教師有組織的直接指導活動與教師間接指導的幼兒自選、自由活動,以及集體活動與小組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以適合不同活動內容的不同活動要求。并靈活運用多樣形式,激發(fā)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
4.合理地安排早操的時間和地點。早操活動的時間10一30分鐘不等,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而酌情選擇。對年齡較大幼兒或在冬季進行早操活動,時間可適當長些。另外,如果冬季天氣特別寒冷,早操活動也可安排在組織室內教育活動后,并與上午的戶外體育活動結合起來進行。早操應堅持在戶外進行,但若氣候條件較差(如雨雪天或風大等),也可讓幼兒在室內或走廊±做操。
(三)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設計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結構,在具體設計時主要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活動的全過程也應遵循人體生理機能能力變化規(guī)律,使活動量由小到大,由大到小,逐步變化。
2. 采用多種內容和多種形式開展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類型有:
(1)集體封閉式。其特點是,活動內容單一,往往在教師直接指導下進行一項活動,活動有較嚴密的組織性。這種活動形式多用于小班,便于幼兒在活動中相互模仿,也便于教師直接組織和領導。但往往難以實施個別教育。
舉例:游戲"捉蝴蝶"(中班)。
目的:練習幼兒跳的動作,增加幼兒腿部的力量和身體動作的協(xié)調性,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