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可以和削弱配合使用。忽視孩子的不良行為,剛才說過,對一些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見人不打招呼,不喜歡打招呼,家長有的時候就是說怎么見了人不打招呼,這樣子不好,媽媽不喜歡你了,不要這樣子。這樣他會越來越膽小,越來越害羞,越來越不敢出去見人。這時候你忽視孩子的這種行為,如果他見人不打招呼,你發(fā)現(xiàn)了這種問題,比較內(nèi)向、比較害羞,你忽視他,然后鼓勵他說,你要見了面打招呼,有禮貌。當他比如說見著誰打招呼了,見了一個小朋友,或者是見一個小動物打招呼的時候,你說,今天表現(xiàn)真好這種削弱和強化的配合使用,說表現(xiàn)真好,你今天見到阿姨打招呼了,媽媽怎么樣怎么樣,這樣子來,她不打招呼的時候不去關注他,把這個行為忽視掉,忽略掉,當出現(xiàn)跟你所期望的行為的時候,你去表揚他,強化他。
第四點暫時冷落,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你要給他情感上的冷落。
我們現(xiàn)在不提倡體罰什么,但是小孩兒是很在意父母的情感冷落的。表現(xiàn)不好了,父母不高興,會記得很深,會改變他的行為。我女兒小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她自己弄得不好的東西,她自己哭,我就不理她,她就不哭了。慢慢慢慢總是這樣的,她又自己去弄,自己弄好了,或者是你幫點她,說你這樣子好了,你自己要調(diào)整,你不會的時候你要問爸爸媽媽,你不要哭。當她做錯事的時候,你冷落她。做得不好的時候,有的家長批評或者是很嚴厲的批評,訓斥,都不好。
第五點是引導,給孩子講道理。
對大一點的孩子你給他講一些道理教給他。
第六條是"暫停"。
這是一種臨時性的懲罰方法,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讓他回到自己房間呆一會兒,限制他的自由,好像軍隊里關禁閉。這種方法適用于父母、孩子脾氣都比較暴躁的家庭,它可以抑制雙方的火氣,雙方都冷靜地思考思考。冰球比賽就用這種懲罰,較輕微的犯規(guī)小罰--罰出場1分鐘,較嚴重的犯規(guī)大罰--罰出場3分鐘。其實這種方法并沒有最終解決問題。暫停之后,還要輔以別的方法,如冷落、引導、取消權利、講道理等。
第七條,取消權利。
平時孩子在家里可以玩游戲,玩電腦,向媽媽要錢,周末晚睡一小時,這些都是屬于孩子的權利。但是如果他犯了錯誤,可以取消這些權利,可以按照他犯錯誤的大小,決定取消什么權利。使用這種方法,關鍵是要前后一致。不能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媽媽這樣,爸爸那樣,或父母這樣,爺爺奶奶那樣。尤其不要說話不算話,答應給獎勵的不給獎勵;說懲罰的,心一軟就不懲罰了;說冷落他,過一會忍不住了,撲哧一笑,一切恩仇全解除,下次孩子照樣我行我素。有的家庭是,爸爸媽媽負責管孩子,爺爺奶奶負責慣孩子,這種家庭的教育怎么能好呢?
第八,消弱、忽視。
忽視就是對孩子的某些行為采取不理睬的態(tài)度,裝作沒看見。這樣做,就等于使孩子的行為得不到什么好結(jié)果,既不批評,也不贊成,結(jié)果,這個行為就會慢慢地消弱。舉個例子,在一個幼兒園里,有一個小女孩總是爬窗戶,老師怕她摔著,每次看見她爬到窗戶上,就把她抱下來,過一會她又上去了。這個孩子肯定是希望得到大人的個別關注,但是在幼兒園里,一個班上幾十個孩子,老師不可能撫摸每個孩子,抱抱每個孩子,她就上窗臺,一上窗臺老師就得去抱她。后來我告訴老師說:你不用理她。結(jié)果,孩子在窗臺上站了十幾分鐘,自己下來了。經(jīng)過這樣幾次,她的毛病就改了。又如,孩子在家里,你在做飯,他摔門,或者使勁敲一個東西,其實孩子這樣做是希望你去和他交往,但是你沒有時間和他說話,他就搗亂。這時候,你越說他越不行,等于強化了他的行為;你不理他,過一會他覺得這樣做沒有結(jié)果,他就不做了。對孩子的有些行為我們是可以這樣的。比如,他自己的東西找不到了,非得讓你幫他,你就可以不理他,讓他自己找,告訴他,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東西放到什么地方。如果你馬上幫他找,以后他一有什么東西找不到,馬上就來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