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都懂得,應該讓小寶寶看到更多的東西,但可能很多媽媽并不清楚,孩子認識世界的色彩,是有規(guī)律的,循序漸進的,從黑白,到彩色,從平面,到立體,不同時期的寶寶,學習的重點也應該不同。近日,在一寶寶視覺啟智活動中,早教專家楊健向數(shù)百位現(xiàn)場的媽媽爸爸們介紹了寶寶視覺的發(fā)育規(guī)律,告訴父母們,也許我們讓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可能還存在一些誤區(qū)。
□誤區(qū)1:媽媽坐月子的時候,孩子也怕光,所以要把窗簾拉好。
這是錯誤觀念。新生兒也有視覺偏好,新生的小寶寶由于通過眼睛接收視覺信息的視覺皮層神經(jīng)細胞還沒有發(fā)育成熟,看到的只是光和影,這個時候最好在寶寶眼前放一些具有黑白對比色的玩具,可以刺激寶寶的眼睛移動,同時也可以介入紅色色彩刺激,為寶寶進入色彩期做準備。
□誤區(qū)2:色彩鮮艷的東西對孩子有好處,顏色越多越好。
不完全正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色彩的要求也不同,6~12個月是寶寶視覺的色彩期,也是寶寶視敏度發(fā)展的關鍵期,寶寶可以透過清楚的影像,開始發(fā)展其它的感官功能。
通常先認識的顏色是紅色,然后可以發(fā)展到紅黃藍三原色,接下來可以加入橙色、綠色、紫色,至于棕色、灰色等可以放緩。
□誤區(qū)3:與其讓孩子涂鴉,不如讓他一開始就接受正規(guī)的美術教育。
涂鴉這項活動對提高孩子對色彩的辨別有著很大作用,并不能單純把涂鴉看成是美術課的一部分。涂鴉不是為了培養(yǎng)繪畫技巧,1~3歲的孩子經(jīng)常喜歡畫點什么,媽媽爸爸要鼓勵,一歲以前,父母應該完成孩子“音色重合”的任務,一般超前一點的要求是,要讓寶寶能夠準確判斷六七種顏色,比如你說紅色,寶寶應該可以指出來。
□誤區(qū)4:孩子的視力很重要,所以一定要保證孩子不要近視。
正確,但還不全面。除了視力,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視敏度,視敏度是指辨別物體或者物象細微差別的能力,要培養(yǎng)孩子對色彩、線條和空間都比較敏感。
可以舉一個例子,視敏度強的孩子空間感好,空間感好對今后孩子的學習有什么幫助呢,比如可以幫助他學好物理和化學,磁場、原子、分子,無數(shù)概念都需要有好的空間感?梢詭椭麄儗W好數(shù)學,“比如一輛火車從甲地開到乙地”,這是小學生常做的應用題,就需要空間感,語言也有關系,比如孩子學說話,要觀察大人的口形,這也是空間感。這種對空間的敏感程度,就不但要求好的視力,也要求有較高的視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