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案例1 可以看出,教師試圖運用建議的方式幫助幼兒豐富游戲情節(jié),但她忽略了中班幼兒以行動思維占主導的年齡特點,也沒能準確把握幼兒的游戲脈絡,因而她這種較為主觀的指導方式沒能對幼兒發(fā)揮作用。于是,教師為了達到指導目的,連續(xù)運用了看似建議式實為不可選擇的指令式語言對幼兒的游戲進行指導。雖然教師的目的達到了,可是幼兒的意愿卻被湮沒了。如果教師能夠在了解幼兒游戲特點、尊重幼兒意愿的前提下,根據游戲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對幼兒進行積極的指導,將能達到更好的指導效果。
2、防止指令變獨斷
指令式語言指導主要在幼兒違反游戲規(guī)則或材料使用不當等情況下出現。指令式語言語氣嚴厲,教師直接告訴幼兒必須做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指令式語言指導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有指令而無解釋的指導,一是既有指令也有解釋的指導。解釋意味著教師運用規(guī)則或習俗來約束幼兒的行為,既使幼兒了解了游戲規(guī)則,又制止了幼兒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無解釋則傳遞著這樣一個信息--沒有任何理由,你只能照我說的做。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指令式語言的一個重要特點,即不可選擇性,無論教師是否給予足夠的理由,是依據規(guī)則還是利用個人權威,其目的都是讓幼兒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如果教師僅僅利用個人權威命令幼兒,那么教師的指導很容易演變?yōu)楠殧嘈袨椤?/p>
案例2:娃娃家游戲中,教師發(fā)現娃娃家的廚房沒有用圍欄圍起來,于是介入指導。
K 老師:你們家廚房在哪兒呢?
"爸爸":(指了指墻角)
K 老師:來,把這個(搭成圍墻的大型積木)拿過去。
"媽媽":這個是圍墻(隔開理發(fā)店和娃娃家)。
K 老師:來,就拿這個過去?炷眠^去吧。(教師離開,"爸爸"將大型積木搬過去圍廚房。)
案例2 中的指令性語言是教師權威的集中體現,只有指令而無具體的解釋,對于幼兒來說具有不可質疑和不可拒絕性。即使幼兒強調了這些大型積木的用途,教師仍然命令幼兒將圍墻拆了去搭建廚房。幼兒雖然不情愿,但迫于教師的權威只能照做。這樣的指導談何尊重幼兒的意愿呢!因此,教師應慎重地選用指令式語言指導方式,一般來說,只有當游戲中出現安全隱患或幼兒產生攻擊性行為時才可適當運用。
3、防止詢問變質問
詢問式語言指導是指教師運用提問的方式提醒幼兒當前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并激發(fā)幼兒思考解決方案。
教師運用詢問式語言指導通常分兩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教師通過詢問暗示幼兒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其目的是引發(fā)幼兒的問題意識;
第二步,教師通過各種提示激發(fā)幼兒對問題的思考。根據幼兒思維參與程度,我們又可以將教師提出的問題分為確認性問題、事實性問題和解釋性問題,其中確認性問題最容易回答,解釋性問題則最難回答。如果教師對于幼兒游戲中的問題以及幼兒當前的游戲狀態(tài)把握不準確,或是提問指向性不明確,他們的提問可能使幼兒茫然不知所措。當教師反復地追問時,詢問就變成了質問。因此教師運用詢問式指導時應該注意問題的明確性以及提問的語氣。
案例3:角色游戲剛開始時,教師觀察到一個"不安分"的"爸爸"不在自己家里收拾東西卻來到"小吃店"看小朋友們系圍裙,因而介入指導。
M老師:你是誰?我問家豪,你是誰?你今天是做什么游戲的?
家豪:我是玩娃娃家的。
M老師:你是娃娃家的什么人?(家豪詫異地看著老師,不說話)你是娃娃家的什么人?(教師顯然有些生氣地說)媽媽還是爸爸?
家豪:爸爸。
M老師:有爸爸這樣跑過來的嗎?(對于教師的反問,家豪不知是沒有明白,還是故意如此,他仍然站著看小朋友們系圍裙,幾秒鐘后才突然跑回自己的游戲區(qū)域。)
從案例3 可以看出,教師劈頭蓋臉連續(xù)問了七個問題,不免給人以壓迫感,而重復式詢問也使幼兒產生嚴重的焦慮感。這種緊張情緒使得幼兒即使面對容易回答的簡單事實性問題也不知如何回答或不愿回答了。
可見,詢問式語言指導雖然是一種教師比較認可的有利于激發(fā)幼兒思維的指導方式,但如果運用不當,就會給幼兒帶來壓力,使幼兒對教師的指導產生反感。因此,研究者認為同樣的問題最好不要連續(xù)地重復詢問,對于幼兒不作回答的問題,如果不是幼兒沒有聽清楚,就是幼兒對教師的問題不理解或者難以回答。教師此時要做的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應在全面把握幼兒游戲動機的基礎上,給幼兒一個支架,讓他心情愉悅地利用支架解決游戲中存在的問題。
如案例3 中家豪可能更想玩小吃店游戲,也可能對系圍裙的經驗很感興趣,教師此時可以運用詢問的方式了解家豪的興趣所在,鼓勵和引導他把感興趣的游戲情節(jié)納入娃娃家游戲中,并幫助他豐富游戲情節(jié)。
4、防止陳述變獨白
陳述式語言只是在說明一個事實,這個事實可能是當前游戲中存在的問題,也可能是教師提供的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由于僅僅是陳述事實,既沒有直接的建議,暗示性也不強,對于幼兒來說需要較強的理解能力才能明白教師在陳述中表達的指導意見,因此,陳述式指導容易演變?yōu)榻處煹莫毎,很難達到教師指導的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