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心理學家福祿貝爾認為:兒童在游戲中應自然、自由的發(fā)展,但沒有合理的有意識的指導,兒童的游戲活動只能成為無目的的活動。學前教育專家提出"在自由游戲中,教師必須提供適時適當?shù)膸椭挥羞@樣,游戲的教育作用與價值才能充分的實現(xiàn)與發(fā)揮。正如《幼兒園游戲指導》一書中指出的那樣:"游戲活動要成為有益的活動,有賴于教師對游戲的組織與指導。"顯而易見,幼兒結構游戲有待老師的恰當指導。
實踐中我認為:老師的指導既應讓幼兒學習結構游戲的技能,又要保證幼兒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還要注重合作、習慣的培養(yǎng),從而使游戲的教育價值和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對建構游戲的指導我們嘗試著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指導幼兒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結構游戲的基本技能
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建構游戲必須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將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創(chuàng)造性再現(xiàn)出來,方法和技能是結構游戲的支柱,需要老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獲得。
1:由于年齡差別,各年齡班幼兒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又有所不同。小班主要為幼兒提供簡單、鮮艷、易拼插的中大型建構材料,認識材料,叫出名稱,并認識建造材料的大小、顏色和形狀,學會延長、鋪平、蓋頂、拼插、圍合、壘高,能有興趣的地運用它們建造物體;中班為幼兒提供中小型建夠材料,幼兒應會選擇和利用建構材料,運用組合、拼插、排序、對稱等結構技能及平衡、配色等結構知識進行建構,能和同伴一起共同建造某一主題"建筑"如:"森林公園""動物園"等;大班幼兒要學會能使用輔助材料裝飾建筑物并和同伴合作建造,所建造的物體結構更加復雜、精細、勻稱,并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在主體建構活動中,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布局能力,能參與同伴間的商量、分工與組合的合作過程。
2:新添的游戲材料老師可在幼兒探索的基礎上讓幼兒認識這種玩具的名稱、顏色、形狀、用途,并師幼互動進行交流、講解、示范這種玩具的插長、圍合、加高、整體連接、端點連接、交叉連接等技巧。幼兒學習基本的拼插技能同時,教師可拼插一些較形象、較精致的范例安放在醒目處,引導幼兒欣賞,這其中蘊含著興趣的激發(fā)、結構技能的暗示、創(chuàng)造思路的誘發(fā)等,從而發(fā)揮環(huán)境刺激的作用,激發(fā)他們用這種玩具游戲的興趣。
3:教師可以根據(jù)每個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利用探索、啟發(fā)、示范、講解、語言指導等方法,幫助他們掌握結構游戲的基本技能。
案例一:
一幢大樓
銳銳用雪花片拼插"高樓"時沒能圍合成功,因結構松散,他似乎失去了信心,準備拆除。此時,教師立即介入:"喲,高樓馬上就要建成功了!"銳銳沮喪地說:"老師,高樓總是倒塌"教師說:"我和你一起來試試看,好嗎?"。我和銳銳一起尋找倒塌的原因---樓房四邊拐角處拼插缺少牢固的連接方法,教師說:"銳銳,我們在樓房四邊再加幾片雪花片左右連接,看看行不行?"說完我遞給他幾片雪花片,果然樓房圍合成功了。此時他按捺不住內心的興奮笑著對老師說:"成功了,成功了!"當他將"樓房"舉起給大家看時,我鼓勵他"銳銳,這樓房太好了,擺放在鋼琴上讓大家學習,好嗎?"
這一案例說明當幼兒在搭建技能方面遇到困難而影響游戲進展,或因困難而導致游戲興趣消退時,教師可通過與幼兒共同探索、共享成功喜悅的互動過程,間接地提高幼兒的建構技能,培養(yǎng)幼兒的堅持性品質,推動幼兒游戲的發(fā)展。
二:通過有目的的觀察,豐富幼兒對周圍生活的感性認識
幼兒建構內容是在認知基礎上對周圍環(huán)境、物體的再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幼兒對周圍生活中的物體和建筑有較細致的觀察和了解,有豐富而深刻的印象,是開展結構游戲的基礎。所以,教師要引導幼兒多觀察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的物體和建筑物的形狀、顏色、結構、周圍環(huán)境布局位置關系,使他們頭腦中儲存豐富的具體印象,并在游戲過程中依靠這種印象來進行思維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