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jīng)過以上團體的壓力處理課程后,若發(fā)現(xiàn)學生仍然表現(xiàn)出行為失控、退縮、上課精神渙散、或不名原因的生理病痛等,您可以進一步與當?shù)氐木襻t(yī)療或心理輔導之專業(yè)人員詢問。
2、對不同發(fā)展階段兒童及青少年的輔導方式
上述的說明是一個通則式的介紹,以下則針對不同兒童及青少年發(fā)展階段的身心需求,提供給教師從事學生災后心理輔導的參考。
。1)、 對學前階段的兒童
此年齡層的兒童對他們身邊賴以維生的安全世界的遭受破壞,會顯得特別敏感,反應也極脆弱,他們通常無法有效的以口語能力來表達自身的需求,而期待身邊親近的大人能給予積極與適當安慰。我們建議以下的一些活動,不斷經(jīng)驗"再保證"的過程中,重建學生的安全感與自我效能感。
?提供他們足夠的玩具、道具,鼓勵他們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災難中的經(jīng)驗與觀察,災區(qū)的教師則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于真實的玩具,隨處可見的石頭、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多給予孩子身體的擁抱與接觸,或提供需相互碰觸的團體游戲,如倫敦鐵橋、大籠球等。
?提供孩子繪畫經(jīng)驗,最好有一張大的墻報紙,讓孩子集體在紙面上盡情表達他的感受,之后再團體分享,需要提醒的是,畫筆最好不是水彩,此時要的是鼓勵孩子畫出具體的東西。
?孩子此時的胃口可能并不是那么好,建議以多餐的方式提供他們在生理與情緒上的補充。
?用一些不具威脅性或低威脅性的活動來鼓勵他們來玩保護自己的游戲,如「假如怕狗狗的小英碰到一只狗狗,她要怎么辦?」「假如家里突然停電了,要怎么辦?」
?告知家長,在孩子睡前要多安排一些睡前活動,以建立更高的安全感。
。2)、對小學階段的學生
此階段的兒童雖已能表達他們的經(jīng)驗與感受,但他們往往缺乏具體且完整陳述的能力,此外,若他們失去心愛的寵物或物品,他們難過的心情也需要相當重視與安撫。以下是一些活動上的建議: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安排足夠的玩具、道具,特別是一些布偶,鼓勵他們將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災難中的經(jīng)驗與觀察仍然相當重要,災區(qū)的教師則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于真實的玩具,隨處可見的石頭、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給孩子一面墻(貼好墻報紙),讓他們在上面作畫,可以給他們一些小主題,如災難時,我家發(fā)生了什么事?之后可以團體討論的方式來陳述每個人的經(jīng)驗,注意仍可拉回到在「通則」中所曾提示過的概念,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再保證。
讓學生編故事,也可以用繪畫或用接龍的方式提高大家的興趣,以便于整理與回饋。
以腦力激蕩的方式,讓大家來面對這次災難發(fā)生后的身心癥狀進行調(diào)適,學生可以想出許多方法來解決,教師在整理后給予回饋。
亦可以腦力激蕩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室內(nèi)及家中的防災預防計劃演練。
。3)、對初、高中階段的學生
此階段的學生大都已能充分表達他們的經(jīng)驗與反應,唯處于同儕認同的階段,他們往往最關心的是別人的看法,同時也認為自己已是個小大人,因此,我們建議可安排以下的活動:
同學間的團體討論,讓學生有機會抒發(fā)與合理化他們感受到的強烈情緒,教師可能需要在過程中不斷向他們保證,他們所感受到的強烈情緒甚至是"瘋狂想法"在此災難中都是正常的。
讓班上分為幾個小團體,讓他們談談救災防治的工作,甚至是家園重建的工作,這可協(xié)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或?qū)碾y的支配感,這也可讓他們建立社會參與的成就感。
設定專題討論,如「小區(qū)重建」、「家庭重建」、「防疫」等主題,讓學生能先有系統(tǒng)的搜集數(shù)據(jù)后,加以報告與討論。
對災難的正確認識,對大自然的現(xiàn)象作有科學根據(jù)的了解與認識,避免聽信坊間的不實傳說,以建立科學家實事求證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