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有年齡層兒童與青少年的共同反應:
˙害怕將來的災難
˙對上學失去興趣
˙行為退化
˙睡眠失調和畏懼夜晚
˙害怕與災難有關的自然現(xiàn)象
2、不同年齡層兒童與青少年的典型反應:
。1)、學齡前(1-5歲)
˙吸手指頭
˙尿床
˙害怕黑暗或動物
˙黏住父母
˙畏懼夜晚
˙大小便失禁,便秘
˙說話困難(例如:口吃)
˙食欲減退或增加
這個年齡層的兒童對他們以往所處的安全的世界,因災變而遭受破壞,會特別顯得脆弱,因為他們通常缺乏處理緊急壓力的語言和思考能力,而期望家人來幫助或安慰他們。
。2)、學齡兒童(5-10歲)
˙易怒˙哭訴
˙黏人˙在家或學校出現(xiàn)攻擊行為
˙明顯地與弟弟妹妹競爭父母的注意力
˙畏懼夜晚、做惡夢、害怕黑暗
˙逃避上學
˙在同伴中退縮
˙在學校失去興趣或不能專心
退化行為幾乎是這個年齡層的典型反應,失去寵物或有價值的物品對他們而言是特別難處理的。
。3)、青春期前(11-14歲)
˙睡眠失調˙食欲不振
˙在家里造反˙不愿意做家事
˙學校問題(例如:打架、退縮、失去興趣、尋求注意的行為)
˙生理問題(例如:頭痛、不明原因的痛、皮膚發(fā)疹、排泄問題等)
˙失去與同儕社交活動的興趣
同儕活動在年齡層特別明顯,孩子需要覺得他的恐懼是適當并和別人一樣,反應以減低緊張和焦慮及可能的罪惡感為目標。
。4)、青春期(14-18歲)
˙身心癥狀(例如:排泄問題、氣喘)
˙頭痛與緊繃
˙食欲與睡眠失調
˙月經(jīng)失調與月經(jīng)困難
˙煩躁或減低活動、冷漠
˙對異性的興趣降低
˙不負責或犯法的行為
˙對父母控制、想要解放的反抗減少
˙注意力不集中
˙慮病癥(不斷擔心自己有病痛,但無醫(yī)學上的根據(jù))
大部分青春期的青少年活動與興趣都集中在與他(她)同年齡的同儕,他們特別容易因同儕活動的瓦解,以及共同努力時失去大人的依靠而悲傷、難過。
孩子在災難中失去親人,是最常見的壓力,也是最急需處理的危機,大多數(shù)會出現(xiàn)以下反應:
˙不相信親人已經(jīng)永遠離開
˙身體不適,例如沒食欲、呼吸困難
˙覺得自己被拋棄,對過世親人生氣
˙對親人的死亡自責
˙模仿過世親人的行為或特征
˙變的容易緊張
˙擔心以后沒人照顧他
˙出現(xiàn)跟以前很不一樣的舉動,例如特別乖、特別頑皮
(二)、教學場景下的輔導原則
在災后,面對學生所可能出現(xiàn)的身心癥狀,如何安撫其情緒及進行輔導,便成為教師一項重要的課題。事實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扮演心理輔導員的角色,針對學生在重大災害中所可能造成的任何心理上的傷害,進一步的發(fā)現(xiàn)及做出及時的輔導,避免學生在心中留下陰影,有礙其日后的正常發(fā)展。教師可以教導學生如何回應其突如其來的不明情緒,讓學生可以經(jīng)由某些方式或管道,宣泄其情緒,并且導正學生對于某些情緒發(fā)生的錯誤觀念。以下的介紹,將分為一般性通則與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適用的特則來說明。
1、教師在災后從事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的一般性通則
正如前述,學生在經(jīng)歷過這次災變之后,普遍出現(xiàn)的身心癥狀包括焦慮、恐慌、畏懼夜晚、不明原因的生理問題、不愛上學、上課不易專心、情緒及行為的反應不穩(wěn)定且容易失控等,因此,許多學生在這段期間會有暫時性的成績下降的現(xiàn)象。這時,作為教師的你,應該能了解面臨災變的這些正常反應,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若能利用每周固定的時間(如班會、或輔導課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衛(wèi)生教育或進行團體輔導,將可有效的舒解學生在此階段所正感受的身心壓力。在此,我們推薦目前在美國實施多年且頗具成效的「危機事件壓力管理」(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簡稱C.I.S.M.)模式,便是提供教師一項具體可行的方法,藉由團體討論的方式,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災后對自己的心理、情緒等方面進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