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幼小銜接中的師資力量薄弱2.2.1 教師缺乏切實可靠的幼小銜接方案對于幼小銜接,大部分教師樹立了一種正確的觀念,即從單純知識的準備到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自理能力、規(guī)則意識、任務意識、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全面綜合準備。但是,認識方面的提高并不等于教育行為上的轉變,因為缺乏切實可靠的幼小銜接教育方案,在教師的教育行為上,仍然以形式上的銜接--知識學習,紀律強調為主,因此教師的教學觀念還需加強,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樣才會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
2.2.2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相割裂我國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的培養(yǎng)途徑是彼此獨立的,幼兒師范院校是幼兒園教師的主要培養(yǎng)基地,小學教師主要由普通師范院校培養(yǎng),兩類院校專業(yè)課程設置基本無共同性。因此,大多數幼兒園缺少既熟悉學前教育特點又了解小學教育規(guī)律的教師,而小學教師基本不了解學前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特點。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對彼此的教學大綱、教學活動、工作方法等不了解。
2.3 家長的幼小銜接觀念的不當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教師。幼小銜接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家長的參與才能很好地完成。由于傳統(tǒng)的觀念與教養(yǎng)態(tài)度等多方面的偏差與不當,造成很多家長重視技能技巧的訓練而忽視全面發(fā)展,重視短期成效而忽視終身發(fā)展。甚至有的家長出于過急而超前訓練,竟將小學一年級的課本內容提前交給幼兒掌握。致使幼兒在入學后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入學感覺學習很輕松,出現上課不專心、做作業(yè)不認真等現象,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難度的加大,"儲備知識"用盡了,又缺乏認真的學習習慣,這時就出現了適應困難。這些家長給幼兒園、小學的教學活動造成無形的壓力,幼小銜接難以順利進行,有的甚至形成了阻力。
第3章 幼小銜接的策略幼兒從幼兒園向小學過渡,既存在連續(xù)性又具有階段性。它有著自己的基本標準:學習感興趣、活動能合群、生活有條理。要使幼兒身心健康,達到如此標準,使幼小銜接工作能順利進行,需要幼兒園、小學、家長三方共同努力。
3.1 幼兒園開展幼小銜接的策略(1)幼兒園要明確自己的辦園宗旨,要真真切切地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
。2)幼兒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認真學習和研究幼小銜接的意義和標準,切實做好銜接工作。把培養(yǎng)幼兒學習興趣、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競爭意識、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社會交往能力作為長期目標。首先,建立和健全幼兒園與小學的聯系,幼兒園教師應定期參觀小學一年級的教學活動,主動參與一年級教師的教研活動,并向小學一年級教師介紹幼兒園的教育方法,展示幼兒的學習水平,在教育工作上做到銜接;其次,幼兒園教師還應帶領幼兒參觀小學,使幼兒了解小學生一般情況,讓幼兒參加小學生的某些活動,同小學生聯歡,舉辦作品交流展覽,以引起幼兒入學的興趣,激發(fā)他們求學和效法小學生的愿望。
。3)加強幼兒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有意識引導幼兒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戲,并告訴孩子"為什么不可以這樣玩"、"這樣玩會有怎樣的后果",讓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為幼兒進入小學能夠有安全意識,能進行自我保護提供有力保障。
。4)做好家長工作,引導家長走出家教誤區(qū)。幼兒園通過家長學校、幼兒園園報、家園聯系欄、家長開放日等多種宣傳途徑使家長與幼兒園統(tǒng)一認識、統(tǒng)一方法,充分發(fā)揮家長學校作用,聘請心理學教授、幼教辦教研員以及對幼小銜接頗有研究的教師、有較多經驗的教師或家長給家長們做專題講座,引導家長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調整好家教計劃,全面認識幼兒的發(fā)展。與家長共同探討高效率的解決的方法。
3.2小學主動開展幼小銜接的策略(1)合理調整低年級幼兒的作息時間。減緩幼小銜接的"坡度",小學應專門為小學低年級幼兒設計作息時間表,科學合理安排幼兒的一天學習,注重動靜結合。
(2)小學要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學習與借鑒學前教育。首先,要重視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在幼兒剛就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布置一個充滿童趣又能體現小學生學習環(huán)境的小天地,減少幼兒離開幼兒園的心里反差。學校應盡量配合幼兒長期在幼兒園生活而形成的習慣。
。3)與幼兒園取得聯系,掌握幼兒的適應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計劃,指導家長一起幫助適應不佳的幼兒,使他們盡快度過適應期。
3.3家長參加幼小銜接的策略(1)家長給幼兒合理的期望,要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正確對待批評和失敗,在群體中既能競爭又能共處的能力。讓幼兒知道他們長大了,正在學本領,使幼兒直覺上感到上小學的好處和樂趣。
(2)家長要激發(fā)幼兒上小學的興趣。例如:早晨送孩子上幼兒園時,在路上見到許多小學生背著書包上學校,這時,不妨對孩子說:"瞧,這些哥哥姐姐多神氣!"使孩子產生羨慕之情。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決不能用上小學對孩子施加壓力,進行恐嚇。如:"瞧,你這么坐不住,將來上小學可要受罪,讓小學老師好好修理你!"這樣說會造成孩子對上學產生恐懼感,不利于入學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