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反思:這個關(guān)于“吃”的活動開展的很成功,氣氛非常熱烈。為什么孩子對這個活動情有獨鐘呢?我想:“樂趣”是其中之因。小班的孩子年齡小,喜歡跟樣學(xué)樣,他吃了豆豆,我也要吃豆豆;他吃了油豆腐,我也要吃一塊油豆腐。孩子之間相互的影響作用是難以用任何教育性的語言能實現(xiàn)的,通過對同伴的模仿、榜樣學(xué)習(xí),孩子們能很快地接受豆制品,對豆制品加深印象,從而能打心眼里的喜歡上吃豆制品。一次“吃”、一次“教育”、一次“提升”、一次“成功”,就是我對這個活動的全面小結(jié)。
實錄2、黃豆寶寶變魔術(shù)。“豆?jié){”是孩子們熟悉、也是喜歡喝的飲料食品,可孩子對于“豆?jié){”是從哪兒來的,卻是非常的陌生,同時也對這個問題充滿了絕對的好奇。于是,在活動開展的隔夜,我就和孩子們一起在一個紅色的桶里進行了浸泡黃豆的活動。孩子們問:“老師,黃豆浸在水里有什么用?”“黃豆浸在水里不會冷嗎?”“黃豆寶寶有小嘴巴嗎?浸在水里會不會淹死呢?”……一些稀奇八怪的問題也跟隨著活動的腳步接踵而來了,不過,對于所有孩子的問話,我都沒有加以解釋,而是把問題拋向了家庭,讓孩子到爸爸媽媽那里去獲得答案,第二天再進行討論。
第二天早上,田依雅第一個興奮的跑來告訴我:“老師,媽媽說了,黃豆浸了一個晚上會變得軟軟的,可以做豆?jié){喝。”接著,顧玲郡也跑來大聲地說:“我知道啦!我知道啦!黃豆可以榨成豆?jié){喝。”于是,我請孩子們?nèi)ビ檬置幻葸^的黃豆是不是變軟了,以此來證明爸爸媽媽的回答是否正確。田依雅用力一摸,就開心地說:“真的變軟了。”“那你再摸摸沒有浸泡的黃豆,是怎么樣的?”孩子一摸,馬上就有了反應(yīng):“這個黃豆硬硬的,捏也捏不動。”“浸泡過的黃豆怎么會變軟的呢?”我接著孩子的發(fā)現(xiàn)又拋出了新問題。江天源猜測說:“黃豆寶寶吃了那么多的水,就把身體變軟了。”蔣億說:“水是軟軟的,水跑到黃豆的肚子里去了,黃豆寶寶就變得軟軟的了。”我用微笑一一肯定了孩子們的回答,他們真是太聰明了。
接下來就是演示榨豆?jié){給孩子看了,我為這個活動還準備了照相機,就是想留下那興奮、喜悅的一刻。豆?jié){機拿上來了,有幾個孩子家里也有,紛紛說出了它的名字。開始倒黃豆了,孩子的眼睛也睜大了,一眼不眨的盯著豆?jié){機,唯恐錯過最佳的觀察機會。隨著“榨豆?jié){啦”一聲高喊,豆?jié){機里就出現(xiàn)了令人驚奇的一幕:剛剛還是黃黃的、圓圓的黃豆,頃刻間就變成了白白的豆?jié){。“黃豆寶寶本領(lǐng)可大了,還會變魔術(shù)呢!變出了甜甜的豆?jié){。”于是,“黃豆變魔術(shù)”的概念就遺留在了孩子們的腦海中,活動的目標(biāo)也在此刻得到很好的實現(xiàn)。接著,煮豆?jié){、品嘗豆?jié){、分享喜悅、“卡擦”留念,所有的小活動都在孩子們的笑聲中獲得了成功!
活動反思:在這個活動中,“觀察、探索、體驗”是貫穿活動的中心樞紐。開始的浸泡黃豆,我就有意識地深透了觀察的理念,讓孩子們通過觸摸、比較,來區(qū)分浸泡過的黃豆與沒有浸泡過的黃豆有什么區(qū)別。“探索”是孩子的天性,“探索”也會引領(lǐng)孩子走進神奇的科學(xué)世界。在觀察豆?jié){機是怎樣榨出豆?jié){的活動中,更是體現(xiàn)了活動的真正教育意義。如果光光通過老師的說教,孩子們是很難理解“黃豆會變成豆?jié){”這句話的含義的。只有讓孩子親眼所見、親身體會,才會真正明白其中之由,也才會對大千世界充滿好奇,對科學(xué)活動產(chǎn)生興趣。而最后的集體品嘗,更是把活動的氛圍推向了高潮,使得孩子們在融融的喜悅中收獲著知識、收獲著豆制品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