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有一些觀點認為:3歲是孩子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機,但這是否就意味著孩子應該過早承受教育的壓力?
父母的想法:不輸在起跑線上
支持
語言學上有種說法,13歲以前學一種語言是條件最好的。有的英語老師也認為,三歲左右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別強,只要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不用多長時間他們就能掌握很好的英語聽說能力。因此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早點學外語,即使不求語法知識上有多深的認識,也可以增加對外語的敏感程度。另外一些父母也是希望孩子在母語還沒有定型的時候就可以接觸到英語,因為確實有這樣的一種情況,那些長大后再學外語的人,都會有同樣的感觸——學外語時經常會受母語的影響:發(fā)音不標準,翻譯帶有濃厚的“中國味”,背單詞喜歡在后面注上中文……究其原因是母語根基太“牢固”。碰到單詞,忍不住用中文套,看到一長串的句子,便無從下手。
反對
不過也有的父母持不同的觀點,他們怕自己的孩子太早開始學英語會英語漢語什么都學不好。在他們看來,在國內學外語,能得到外教“真?zhèn)?#8221;的孩子并不多,而且目前教師的層次又良莠不齊,萬一從一開始就有錯誤將來很難糾正。有的父母覺得小時候正是孩子為糾正普通話發(fā)音、打下拼音基礎的時期,這時候加入英語的學習也許會跟漢語拼音沖突。
面對父母的眾說紛紜,我們來看看一些專家的想法。
老師的意見:學英語不怕年齡小
冷潔(黃浦外國語小學老師):學英語不怕開始年齡太小,年齡小的孩子反而模仿能力強,并且沒有思維上的束縛,也敢想敢說,只要能有好的語言環(huán)境,就可以又快又好地掌握英語。這個時期孩子學習外語不必像成人一樣要經過用母語思維再轉換成外語的過程,語感特別好,你教他雙語,他就能用雙語表達意思。冷老師認為,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開始鍛煉英語的“聽說”能力,三年級時可以開發(fā)“讀”和寫的能力,因為這個時候正好是孩子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變的時候,這個時候讓學生在閱讀或聽磁帶之后做適當?shù)奶羁、選擇等練習題,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
在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來看,“聽”和“讀”應該是基礎。在冷老師看來,只有多聽、多讀,打好了基礎,到了一定的時候必然就能流利地表達。
學習時,父母和老師可以讓學習的內容盡量“生活化”,抓住孩子生活中喜歡談論的人和事創(chuàng)造適當?shù)恼Z言情景,增加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語言的輸入量和輸出量,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知識。幼兒園和學校的孩子學英語,最關鍵的就是培養(yǎng)他們對英語的興趣,有了興趣以后什么都好辦了,反之,如果對英語有了厭惡抵觸的情緒,孩子將很難學好英語。黃浦外國語小學在進行雙語教育的時候一直堅持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大量機會,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得驚喜,讓學習充滿樂趣。學校不斷變換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