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是非的能力,學會自己處理問題,盡量少接觸那些自私的孩子。至于“吃虧”,可能和“大方”沒必然的聯(lián)系,就像誰也不能保證老實的孩子和霸道的孩子長大后誰一定占便宜,誰一定會吃虧。也沒人能一輩子不吃虧。
fmbdwy
觀點三:是誰心理不平衡?
我聽我婆婆說我老公小時候就這樣。上小學的時候,他們家經(jīng)常有人給送糖果點心什么的,他就會拿出去給全樓的小朋友分,還把自己的零用錢拿出來請家里條件不好的同學一起吃早餐,F(xiàn)在他也還是瀟灑大方的那種,親戚朋友都說他厚道。但是這厚道有時讓我心理特不平衡。比如當年他哥哥結婚時經(jīng)濟條件不好,我們當時還沒見過雙方父母,但我老公心疼他哥,跟我借錢湊了5元千當禮金。我們幾年后結婚時,他哥哥已經(jīng)很有錢了,才給了我們2千元禮金。我特郁悶,他卻充滿感激之情,一點兒沒覺得吃虧。還有不少事都是這樣,永遠是他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晌依瞎⒉辉诤,一點兒不覺得有什么不對,倒是我心理不平衡得夠戧。所以我看小薇媽媽不用過多擔心,別用自己的想法琢磨孩子。對于小薇或者我老公那種性格的孩子,可能沒有“交換”的概念,也就談不上認為得到的回報少就吃虧,當然不會心理不平衡。
心有所想
專家點評:
“大方”是一種外在的行為表現(xiàn),“吃虧”是一種內(nèi)在的主觀感覺。現(xiàn)在,“表現(xiàn)”和“感覺”不屬于同一個人,也就是說其實媽媽們并不知道“大方”的孩子內(nèi)心是否真覺得“吃虧”,后者的感覺只屬于媽媽自己。如果孩子真的覺得“吃虧”了,恐怕他們就不會那樣“大方”了。
人是否感覺到“吃虧”,是和他的價值觀密切相關的。孩子正在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而且孩子價值觀的形成一定會受父母、同伴的影響。父母是否想把自己判斷“吃虧”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呢?如果真的想傳遞,遲早你都會用各種方式來表達。就怕你自己內(nèi)心也存在著關于“大方”與“吃虧”的道德矛盾。
當然,孩子是否接受父母的價值觀,還和他在“大方”時同伴帶給他的感覺有關:是獲得分享的快樂?是得到同伴承認?還是獲得自我成就感的滿足?父母分辨得清楚了,也許你的引導會更有效;分辨不清,也不妨讓孩子去直接感受來自社會的風浪。也許,這種直接的感受會讓他形成更加適應時代的價值觀。
點評專家:徐凡。心理學專家,《父母必讀》雜志副主編。
文章來源:《父母必讀》成功育兒家庭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