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群體,并且面對商業(yè)刺激和外來文化的傾瀉正在忘卻優(yōu)秀的傳統。 長此以往,可能導致文化斷裂與文明失落的悲劇,這是兒童美術理論研究、社會和相關政府部門都不能忽略的重要問題。
多年來,一些中國兒童美術工作者為此不選擇所謂獲獎、考級、加分的教學“成果”,而選擇理論建樹和艱辛的實踐探索。如湖南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謝麗芳老師,常年自費對 湘西苗族、土家族的 原生態(tài)兒童美術作田野考察,并 延伸至西藏、江西、陜西等邊遠少數民族地區(qū)及特殊兒童的美術教育,感動一批基層教師參與調研,他們力求研究兒童美術的學術價值、 推進民間美術在 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傳承和發(fā)展,讓弱勢兒童獲得美術教育的公平。此項命名為 蒲公英計劃的項目 以學術優(yōu)勢和奉獻精神,在中國美協少兒美術藝委會的配合下爭取到美國福特基金會的贊助,但依靠國外支持的無奈也足以令人深思。
廣東美術館與廣州市少年宮的實驗性合作對全國城市課外兒童美術活動起到另一種示范作用,他們以美術館的優(yōu)勢進行多元化教學而且對孩子的第一教育人——家長進行必要的藝術培訓、免費舉辦高質量兒童美術展并引領孩子和市民走進美術館,把藝術之門通過兒童向全社會開啟。
中國兒童美術,正因為這些第一線教師和有先見先覺機的構配合才彰顯出本該屬于兒童美術的強大生命力,同時急迫需要美術領域包括各個權威機構轉變固有觀念、發(fā)揮學術導向的核心作用,加速對兒童美術事業(yè)的職責履行。
中國美協少兒美術藝委會工作重點的轉移讓所有關心此項事業(yè)的人士感到興奮,藝委會開始直接面對少兒美術和少兒美術工作者!俺删臀磥怼賰赫n外美術教育工程”方案的出臺與實施,使我們看到 美術界終于把兒童美術看作是中國美術事業(yè)的組成部分。
據了解,此項工程由中國美協少兒美術藝委會策劃發(fā)起、教育部藝委會和中國美協藝委會聯合主辦。工程的活動構架、整體規(guī)模、學術性、拓展性、公益性、持續(xù)性和人文意義超越一般性少兒美術活動。 以達觀、可比較的形式將中國兒童美術提升到更高的視覺文化層面,為構建中國兒童美術理論框架提供重要的依據,也為形成具有本土文化特質、符合中國社會特性的當代兒童美術教育理念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作為“工程” 序幕,二 00二年六月在 汕頭首展并繼續(xù)在各地巡回的《中國少兒水墨畫邀請展》令人振奮,不評獎而強調學術研究和交流、親近傳統文化精神又尊重兒童的心靈體驗都讓人們感受到久違的清新。同年在廣東美術館舉辦的《呈現與思考——對少兒美術教育熱的冷思考》展覽作為“工程”的第二項活動,是另一次針對時弊、顯現兒童美術本來面貌、具有內省精神的學術探索,引起強烈反響。
2003年8月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將舉行名稱為“保護少兒美術生態(tài)、放飛心靈、成就未來”的綜合大型展示,匯集來自城市和鄉(xiāng)村,包括國外最具原始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驗性的兒童美術作品。它的五個部分,即《還孩子一個率真的童年——互動中的兒童與美術教育展》、《中國少兒美術教師優(yōu)秀作品展》、《中國少兒美術教育學術論壇》、《中國優(yōu)秀少兒美術讀物、插圖展覽》、《成就未來獎—南山杯》頒獎活動,將為理論家、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大眾提供更為開放的交流探討空間。
2004年,“工程”計劃組織各地區(qū)、單位特色兒童美術作品博覽,同時舉辦西部少兒美術作品和國際水墨邀請展,全面展示教改中的兒童美術成就。
當今中國基金支持制度的缺乏,幾乎所有的人文理想都會在資金上遭遇尷尬,對于如此規(guī)模的中國兒童美術福音“工程”,如何解決學術純度與市場運作的現實矛盾?如何實現不向孩子收錢的公益原則?中國美協少兒美術藝委會何韻蘭主任這樣回答:“當人們不重質量只顧贏利時,可能某些愛心人士正在考慮,支持什么人、什么活動才更有價值,相遇相知十分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