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入園對孩子也是個“應(yīng)激事件”,需要時間來適應(yīng)。就像我們突然吃了一口辛辣的食物一樣,無論耐受力如何,那種痛的感覺總是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消除。
■ No.3 多用肢體語言安撫孩子的情緒 最好的安撫方式就是抱著孩子,給他充足的肢體語言交流。孩子哭的話,父母去親一親他,摸摸他的頭。安撫孩子父母都有自己的妙招,比如跟他咬耳朵,去親他的額頭,捏捏他的脖子,去撫摸一下后背,把孩子舉高高。父母只要記得一點即可,這時候,再多的言語交流,都不如你一個深深的擁抱。
不用再去問太多的事情,有一些東西回避也許是最好的,不用追著問,在幼兒園吃什么?你餓不餓?今天過得怎么樣?有沒有跟小朋友打架?這些對話其實都不能有很好的安撫作用,只會引發(fā)孩子的更多的傷心和抗拒。 另外一種安撫方式,就是給孩子講講父母今天都干什么了。比如,寶貝去吃飯的時候,媽媽在上班的路上;寶貝跟小朋友游戲的時候,媽媽在跟同事開會。
如果孩子能夠想象出他所在的那個時空里,爸爸媽媽在做什么,孩子的焦慮就會大大的降低。因為他會覺得跟父母在內(nèi)心深處是不分離的,在心理上是有很好的聯(lián)結(jié),自己上幼兒園只是暫時在空間上跟父母有所分離而已。
■ No.4 有智慧地跟老師進行溝通 老師也是人,也很需要鼓勵,如果父母能看到老師的努力并給予認可,不僅會讓老師關(guān)注到你的孩子,對全班的孩子都有好處。比如說你注意到老師嗓子啞了,只是簡單關(guān)心一下,提醒老師多喝點水。瞬間就會讓老師覺得心里暖暖的。 父母還可以通過各種小事情,向老師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我們是非常信任老師,對于照顧孩子,老師一定是已經(jīng)盡力。
這些小建議,并不是讓家長在情感上“賄賂”老師,而是要主動跟老師建立相互信任相互鼓勵的合作關(guān)系,讓孩子成長的受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