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媽覺得,新生兒談不上什么教育,等孩子再長大點,再讓孩子學習、鍛煉,對孩子更好,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人腦中神經細胞的增生期,是從妊娠期前3個月到出生后1歲。
早期教育之所以能夠打造聰明的寶寶,關鍵在于激發(fā)兒童的潛在能力。然而,潛在能力,是遵循著一種遞減的規(guī)律。如果你在寶寶一出生就開始進行教育鍛煉,那寶寶有可能成為滿分100分能力的人;如果你從5歲開始教育,即便是方法對頭,寶寶也只能成為滿分80分能力的人;如果從10歲再進行教育的話,那可能最多只能到60分了。
人一生中學習潛力最大的時期,不是大學,也不是小學,必須從0歲開始就進行適當鍛煉。所以,教育要趁早!
那剛出生的寶寶可以如何鍛煉呢?訓練哪些方面呢?
1、性格培養(yǎng)
剛出生的嬰兒,就有了各種感覺能力,他的性格也慢慢顯露出來了。這個階段,嬰兒性格發(fā)展的重點是建立基本的信賴感!
信賴大人的嬰兒,睡得好,吃的飽,大便通暢,有安全感、幸福感、性格樂觀!
這個時期,媽媽要做的就是滿足寶寶的各種需要。
餓了,就要吃。如果寶寶感覺餓了,媽媽不能及時喂奶,就會使寶寶缺乏安全感。
困了,就要睡。嬰兒在睡眠狀態(tài)時,以驚人的速度在發(fā)展著大腦。所以,寶寶能睡多久就盡量讓她睡多久,最好讓寶寶自然醒來,不要中間叫醒,不需要頻頻換尿布,否則不但影響嬰兒的睡眠,還會讓嬰兒對尿布變得過于敏感,稍微有一點臟、濕的感覺就會哭鬧不停。
滿足感官和情感的需要。嬰兒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視覺、聽覺刺激,同時,爸媽更多的撫摸、摟抱,會使嬰兒感到更多的安慰與滿足。
2、記憶訓練
新生兒在不斷適應外界生活,會記住很多事情,并逐漸形成一些習慣。嬰兒最早的記憶是媽媽抱著吃奶的姿勢。
爸媽可以根據(jù)嬰兒的記憶能力培養(yǎng)寶寶按時吃喝與睡覺的習慣。隨著寶寶的長大,還可以練習拉尿的習慣,建立起大小便的條件反射。這種訓練需要爸媽找準時機,了解寶寶的每一個動作含義,很多寶寶在想尿尿時有一些反應,比如踢腿等不安的動作。
3、聽覺訓練
0-3個月也是嬰兒聽力發(fā)育的時期,適當?shù)穆曇舸碳た梢源龠M嬰兒聽力發(fā)育?梢栽谛〈采蠎覓煲恍┛梢园l(fā)聲的小玩具,但是要注意,音量不要過大,聲音要悅耳,還要注意與孩子保持適當?shù)木嚯x,以免聲音過于刺激震壞耳鼓膜。同時,也不要讓寶寶聽的時間過長,避免引起聽力疲勞,讓寶寶對語音差別的感受能力降低。
媽媽可以給寶寶在不同時候聽不同的音樂。吃飯時聽一些舒暢愉快的音樂可增進食欲;睡覺時聽搖籃曲會讓寶寶更安靜的入睡;活動的時候聽一些活潑優(yōu)美的音樂會讓寶寶玩耍的更愉快。
同時,爸媽要多用柔和、緩慢的聲音,與寶寶多說話,當寶寶發(fā)出一些“咿咿呀呀”的聲音時,媽媽可以學著寶寶給以回應,這是親子對話的開始。
4、視覺訓練
新生兒的視力教具調節(jié)能力很差,他是個遠視眼!如果玩具離寶寶距離太遠、太近、移動太快,都會讓寶寶不能很好的捕捉到觀察物。所以媽媽最好用玩具離寶寶20厘米的距離給寶寶看。
新生兒除了喜歡看輪廓明顯和色彩對比強烈的圖形,更喜歡看人臉。當媽媽和寶寶面對面互相對視時,你會發(fā)現(xiàn)這時的寶寶往往將眼睛睜的大大的,眼光明亮,而且經常會停住吃奶和運動,全神貫注的看著你。如果你帶著眼鏡和寶寶說話,就更能吸引他,因為眼鏡的折光、聲音的刺激和嘴的活動更能刺激寶寶,增強他的感受,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5、吸吮反射
刺激吸吮反應,發(fā)展感覺反映。嬰兒本來就有吸吮反射,可以利用這個特點,用乳頭碰碰寶寶的唇、舌,引起吸吮發(fā)射,讓寶寶調整自己的位置去適應吸吮,這些刺激可提高嬰兒的辨別能力和思維能力。
6、味覺訓練
給以氣味刺激,促進味覺發(fā)展。嬰兒的味覺反應,在出生后會逐漸形成,在給寶寶喂奶的時候有意識的讓他問問奶味,媽媽吃飯的時候,讓寶寶問一下飯菜的香味,或者用筷子在飯菜上蘸一下,讓寶寶品嘗一下味道,通過這些氣味的刺激,可以有效的激發(fā)新生兒味覺的敏感度。
7、觸覺訓練
經常撫摸寶寶,可以訓練寶寶皮膚的感覺。多做小兒撫觸,不僅加深了母子感情,還可以加強嬰兒皮膚感覺的訓練,可明顯促進寶寶對客觀事物反應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
所以,如果你想有一個聰明的寶寶,從出生那一刻,就給他加強訓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