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只能在教師的一言堂中草草結(jié)束了。
【反思】表揚獎勵要講究適時,發(fā)揮時效性。
從這個片斷看,孩子們熱衷于自身的活動,教師為了有效地組織談話活動,接連出了兩招。一招是走到幼兒面前,另一招是“獎”。從這點看教師執(zhí)行教學計劃真的是盡責盡力,但沒效果。
幼兒喝水后各方面正處于松散狀態(tài),教師的第一個問題沒有能夠引起孩子們注意,他們只是沉醉于自由自在的相互交談中,教師只得走到孩子們面前,請幼兒回答。小男孩回答后,教師接著又問,舉手的人還是廖廖無幾,教師還是沒能把孩子們的注意力轉(zhuǎn)移過來,請了小女孩回答后,發(fā)現(xiàn)了前面回答的小男孩也在舉手之列,于是馬上進行了嘉獎,但一朵“小紅花”也沒給教師帶來轉(zhuǎn)機,孩子們對老師的用心良苦根本沒有體會到,還是沒有能夠進入教師的預(yù)想里來。
從小班年齡看,經(jīng)過了一個活動后,此時孩子們更需要的是輕松、自然的一種休閑式的交談,此時組織“參觀后的談話”是不妥當。盡管平時孩子們對成人的各種獎勵,“小紅花”之類的吸引力較大,但如果是違背了幼兒的年齡特點,不能滿足孩子們的身心需要,那么你再大的誘惑對孩子來說,也是無效的。如果說有效果的話也只是短期效益。獎勵的運用只有在一定適當?shù)膱龊舷,在孩子們需要的時候才能發(fā)揮它的時效性。
【案例3】小紅花凋謝了小班“我喜歡”主題下的一個音樂活動,活動內(nèi)容是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教師先組織幼兒進行了2分鐘的律動,律動是模仿小動物各種叫聲,音樂很活潑動聽,孩子們很投入地跟著音樂動啊、叫啊。接著教師范(清)唱歌曲一遍,有近三分之一的小朋友跟著老師唱。師問:你聽到了什么?舉手人沒有,但下面有很多幼兒在自言自語說“咩--咩---”
教師問:剛才老師唱的歌里,你聽到了什么?有一個幼兒舉手了說“我愛我的幼兒園”
教師獎勵那個孩子一朵“小紅花”, 這個小朋友很開心,這時有部分小朋友的視線轉(zhuǎn)到了那個孩子身上,臉上表現(xiàn)出羨慕的表情。
教師邊彈邊唱歌曲兩遍,仍有許多孩子跟著唱。師問:你聽到了什么?有6-7個幼兒舉手了。3個幼兒都回答“真快樂”。
教師獎勵3個孩子每人一朵“小紅花”,得到“小紅花”的小朋友都很開心,其他孩子對得與不得沒有太大的反應(yīng)。“小紅花”對其他孩子沒有作用時,教師只有不讓幼兒回答了。進入了跟唱環(huán)節(jié)。
【反思】表揚獎勵要有效為教學服務(wù)這是一個音樂活動過程中,教師針對幼兒對歌曲不感興趣現(xiàn)狀所采取的表揚獎勵策略。
教師的第一次范唱時,有很多幼兒跟著唱,說明孩子對這首歌已熟悉。教師的第一個問題,沒有人舉手回答老師,而是在學“咩咩”小羊叫。一方面由于教師嗓音沙啞歌聲不悅耳之外,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們還沉醉于律動時那優(yōu)美的旋律中,還不滿足于教師給予的模仿動作時間,還沒有動夠、叫夠。同時這也很典型地反映了小班孩子對音樂的喜好點。
教師無視孩子的這種變化,而是一味地要完成預(yù)設(shè)計劃,想通過表揚獎勵措施來扭轉(zhuǎn)局面。在一個孩子得到“小紅花”后,對一小部分幼兒起了作用。教師的第二次范唱后,老師的提問,有了一些幼兒舉手了。當3 個幼兒又得了“小紅花”后,獎勵在大多數(shù)幼兒身上仍沒有作用。顯然歌曲本身對幼兒失去了吸引力,幼兒不會為了沒興趣的東西而控制自己按老師的要求做的。此時的小紅花因沒有陽光雨露而凋謝了。教師采取的獎勵措施顯得那么地蒼白無力,故教師要根據(jù)實施狀況、幼兒的反映等即時調(diào)整計劃,表揚獎勵措施要有效為教學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