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wù),也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新課標的識字教學雖然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特點,強調(diào)多識少寫?山滩牡淖R字量大,小學生識字總是記得快忘得快,枯燥的機械識記更是會打擊學生的識字積極性。因此無論是從教師在識字教學的教學方式上,還是從學生課堂內(nèi)外的學習環(huán)境上,包括家長在孩子家庭作業(yè)的復習鞏固上都應從趣入手,充分調(diào)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態(tài)下學習漢字。才能使學生更加熱愛語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語言文字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快樂。
關(guān)鍵詞:小學識字,興趣,創(chuàng)新,游戲,應用。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也是啟蒙教育的開端。識字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任務(wù)!度罩屏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在第一學段(1-2)年級語文的教學重點在識字教學,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這一安排,體現(xiàn)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盡快地多認識一些漢字,迅速掃除讀寫障礙,盡快進入閱讀和習作。這個要求對于7、8歲的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學生往往費時費力地一個字一個字地硬學,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寫錯別字,對生字記不牢,記不準的現(xiàn)象。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閱讀 教學和作文教學的基礎(chǔ)。新課程的識字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特點,強調(diào)多識少寫,減輕了學生的寫字負擔,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識字積極性。但新課程教材的識字量大,識字速度比較快,讀寫分離等給學生的熟記生字帶來困難。小學生的特點往往記得快也忘的快。如何讓學生記得牢又不覺得枯燥呢?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語文課應成為孩子情感與夢想的的樂園。讓課堂充滿情趣,這不僅是低年級的孩子的心里需求,也是語文教學的需要。因此,無論是從教師在識字教學的教學方式上,還是從學生課堂內(nèi)外的學習環(huán)境上,包括家長在孩子家庭作業(yè)的復習鞏固上都應從趣入手,充分調(diào)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態(tài)下學習漢字。
一 、 教師課堂上的創(chuàng)新意識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新課改的實施更是對教師的授課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位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我們就應該精心設(shè)計每一節(jié)課,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shè)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那么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快速的記住那些枯燥無味的生字呢?對此,我有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shè)情景,也就是說,在教學中,可以把教材中所學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這樣也可以增進學生對文章或生字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尖"字的時候,我首先問學生:"什么東西是尖的?"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看到的說了很多:筆頭是尖的、針是尖的、剪刀頭是尖的……我有問:"'尖'的東西有什么特點?""上'小'下'大'"。學生一起回答。這樣的教學,學生一輩子都忘不了。
。ǘ 我們也可以運用實物演示來加強學生對生字的理解。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guī)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guī)律出發(fā)的。一般課文中涉及到的生字學生比較陌生、不好理解,如果用實物演示,學生便會豁然領(lǐng)悟。例如在教"筆"字時,老師可以出示一支毛筆,讓學生看一看,問:"這支筆的筆桿是用什么做的?"學生回答:"是竹子。"老師接著說:"對呀,因此這個'筆'字,上面有個竹子頭。那么,它的下面是用什么做的呢""是用毛做的。"老師因勢力導:"是呀,因此'筆'的下面是個'毛'字,'竹字頭'和'毛'合起來就是'筆',很久以前人們都是用這樣的筆來寫字的。"這樣一來,學生對生字就很容易接受了。再比如說課本中的"山、石、田、水、火、禾",這一類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變而成的,這些字與實物都有許多相似之處,讓學生觀察實物或?qū)嵨飯D片后再識記,學生就會輕而易舉的給記住的。
。ㄈ 在學習新的生字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找同這個字字形或字音相近的字進行比較。例如"清、晴、情、睛、請、蜻"這幾個字讀音相似,字形相近,學生很容易混淆。我便從這幾個字的字義于字形的關(guān)系上讓學生通過觀察識記。"清"左邊是水,指水很清,用水洗了才清楚。"晴"左邊是日,指天氣晴,有太陽(日)才叫晴天。"情"左邊是豎心,指心情、情意,與心有關(guān)。"睛"左邊是目,目就是眼睛。"請"左邊是言,指說話,請是禮貌用語,跟說話有關(guān)。"蜻"左邊是蟲,蜻蜓是昆蟲。再比如說"辯"、"辮"、"掰"、"辨"這幾個字,學生也容易混淆,在教這幾個字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觀察這幾個字的不同點,然后用這種方法,根據(jù)字義與字形的關(guān)系讓學生識記。通過比較,可以使學生猛然醒悟,更好地掌握形聲字構(gòu)字的規(guī)律。
。ㄋ模 喜歡聽故事和講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聽故事、講故事可以豐富兒童的知識,教師也可以把識字融入到故事中去。有一次上課時,我就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很久以前,一位主管造字的老先生認為天下許多事情都壞在女人身上,所以造字時他經(jīng)常把貶義的字眼跟女人聯(lián)系起來。老先生認為,心胸狹窄乃女子通病也,于是造出了"嫉"字。還有許多類似的字如"奸、妖"等也是這么造出來的。后來,老先生告老還鄉(xiāng),一才女接任,看到"嫉、奸、妖"這些字,大為不悅,發(fā)誓要用女子旁造出最美的褒義字來,于是脫口而出:女子就是好!這就有了"好"字。女主管心潮澎湃:少女,妙也!于是又有了"妙"字。";漢字本身有表意的作用,有的漢字本身就是一個故事,例如講"闊"時,我給他們講了曹操修花園門的故事。他在看工匠為他修的大門時,在門上寫了個"活"字,講到這兒時,我也把"活"字寫在門上,讓同學們?nèi)ゲ。等他們想了半天,終于把尋問的目光投向我時,我才解釋其意:"門"上寫"活"字意為闊,曹操是嫌工匠們修的門太大了。學生們這才恍然大悟,在好奇心得到滿足的同時,牢牢地掌握住這個生字。生動的故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一下子掌握了這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