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會收拾整理物品是孩子自理能力中的良好習慣之一。我班已是中班的孩子,他們的玩具也是擺放凌亂,操作材料雜亂無章。而教師們也經常會為一點小東西把所有柜子、抽屜都找遍,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還影響了教學秩序。所以,讓幼兒養(yǎng)成收拾整理自己物品的良好習慣及培養(yǎng)整理物品的能力很重要。在這個階段,我們要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生活自理現(xiàn)狀,把這種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有的放矢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從而提高幼兒整理物品的能力。
關鍵詞:幼兒 物品整理能力在當今中國獨生子女的家庭現(xiàn)狀下,孩子在家庭中是處于絕對地位的,全家都圍繞孩子這個中心軸在轉,導致孩子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習慣,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會做了。有專家指出,三到六歲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所以,讓幼兒養(yǎng)成收拾整理自己物品的良好習慣及培養(yǎng)整理物品的能力很重要。為了讓孩子有初步的責任感,也為孩子的長遠考慮,我們首先從培養(yǎng)孩子的整理習慣入,運用各種研究方來分析如何提高幼兒整理物品的能力,從知情意行出發(fā),激發(fā)幼兒的整理興趣,并且通過教給幼兒一套簡單、且操作性強的整理方法來提高幼兒的整理能力,最后家園合作,共同幫助幼兒養(yǎng)成整理物品的習慣。
為了了解幼兒平時整理物品的習慣,我們向班上的40位家長發(fā)出了問卷,并從收集回來的40份問卷中統(tǒng)計出幼兒整理的一些情況:
、僬淼牧晳T:能主動拿所需的學習用品,并在學習中自覺整齊擺放整理的孩子只有16人,孩子每天在學習后自覺收拾自己的學習用品,并放回原位的只有18人。有的孩子是在成人的提醒下,有的是自發(fā)產生的。
、谡淼哪芰Γ簳行蛘淼模ㄈ鐚⒁路郫B后放在固定位子、圖書看完后哪里拿哪里放等)有17人只占總人數(shù)的42.5%。
、奂议L的教養(yǎng)態(tài)度:通過跟家長談話了解到,當孩子不會整理時,幫助孩子整理的是15人,督促孩子整理的是22人,教給他方法,讓他自己整理的只有8人。
對于產生以上情況,我們進行了分析與討論:
1、幼兒在家庭中的自理水平比較低,這與家長對孩子的溺愛有很大的關系。如凡事都包辦代替、不相信孩子自理能力、怕孩子做不好、怕累著孩子,因而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幼兒在園為他人服務明顯高于在家為他人服務,這與幼兒園友愛、互助的大環(huán)境下有關,在老師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下,值日生每天給其他幼兒發(fā)放餐盤、幫助老師擦桌子、整理圖書、玩具等,使幼兒在園的自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家園要求不一致,導致"基本會"、"基本不會"為他人服務的百分比差距較大,分別為16.7%和23.1%。
那么,怎樣,培養(yǎng)幼兒的整理物品習慣,提高幼兒整理物品的能力呢?根據(jù)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的問題,我們分析反思,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一、家園共育,讓父母和孩子都知道整理習慣的重要性父母自己首先要認識到,健全的性格需要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支撐點。有的家長對于孩子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放,所以包辦代替,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yōu)越環(huán)境。1歲以后的孩子就開始萌發(fā)獨立性和自我意識,要自己干一些事情,只是家長舍不得讓孩子去做,怕孩子做不好或累到。久而久之,孩子心靈處于壓抑狀態(tài),生活中沒有自我,獨立能力差,動手能力更差。為了改變家長的錯誤觀念,我們通過召開家長會,詳細地向家長介紹了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進行開放半日活動,讓家長觀摩、觀察孩子在園表現(xiàn)等親子教育等活動,以提高家長的育兒意識,從而相信孩子,大膽放手,鼓勵孩子獨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于孩子獨立去做的事,只要他們付出努力,無論結果怎樣都要給予認可和贊許,使孩子產生自信。同時為了改變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觀念,我們開展了《別叫我小不點》、《我有一雙勤勞的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活動,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本領大,勞動是光榮的。另外,老師們還利用范例和榜樣,培養(yǎng)孩子的整理意識。在日常生活中,老師捕捉良好的行為和事例讓孩子知道:整理物品是具有責任感的表現(xiàn),能夠受到大家的贊揚。班級中哪個孩子幫助老師收拾整理玩具(哪怕是老師叫了他才做的),老師也應及時給予肯定,并在大家面前表揚他,給大家樹立良好榜樣,使幼兒產生良好的行為意識,并自覺地進行模仿。
二、激發(fā)內在動力,享受整理物品的過程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是個體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家長和老師刻意地提出一些外在要求和限制說教來對幼兒的整理習慣進行培養(yǎng),這樣會使幼兒失去了興趣,更談不上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了。在《綱要》精神的指導下,我們將整理習慣的培養(yǎng)滲透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1、利用游戲,調動積極性。
為了讓幼兒感受環(huán)境整潔帶給人的愉悅情緒,我們開展了游戲我要回家"---玩具哪里拿哪里放;"對對碰"---在各操作盤和擺放的柜面都貼上標記,然后根據(jù)操作盤的標記在柜面找到相同標記放好;"我也來當家"---請幼兒學做主人,來整理班級物品;"誰的小手靈"---比一比,誰整理得好,整理得快,等等接著,我們組織幼兒一起整理自己的抽屜、柜子、活動室,在教師的帶領下,我們先把"要"和"不要"的物品進行區(qū)分,扔掉所有沒用的東西,再把要用的物品分門別類地進行擺設,確定相應的位置,并設計標記貼上,為了使玩具筐等物體的擺放整齊有序,我們還請幼兒一起動腦想出了在筐的底邊中點貼上紅色小圓點,對準柜子的中線,這樣既美觀又整齊。看著我們自己動手塑造的清爽整潔的活動室,每個孩子臉上都露出了快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