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預示著不斷的嘗試錯誤,正如幼兒學走路。在錯誤中迷惘、在錯誤中醒悟、在錯誤中積累經(jīng)驗、在錯誤中發(fā)展自我。從自主學習的角度看,學走路應該是有效教育的關鍵隱喻。不容忽視的是,學走路離不開媽媽的鼓勵代表了達成有效教學的保障----情感激勵。
三、做游戲,為情感而奮斗
"過家家"是耳熟能詳?shù)挠螒。游戲的環(huán)節(jié)簡單的難以置信:1人扮作媽媽、1個裝成爸爸,余下的扮演孩子,無非做飯、吃飯、說話。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眾,無不身陷其中,樂此不疲,乃至廢寢忘食。
把"過家家"的游戲表演的真實可信,把劇中人物演藝的活靈活現(xiàn),對幾歲的孩子來講,其實并不那么輕松,年齡的差異、經(jīng)驗的不足反倒顯得繁重,演出失敗也不寡見。然而,小伙伴們紛紛助陣,演員內(nèi)部相互鼓勁,他們都有著對演出成功的向往和對外展示的愿望,于是失敗次數(shù)逐漸減少,終于展露身手。
和學走路相仿,進行下次(第二步或表演)之前,雖然只有勝敗兩種可能,但是,基于對既往教訓的吸取,加上團隊內(nèi)外的激勵和對榮譽的執(zhí)著追求形成了前進的合力,推動著孩子們的不斷的自我超越。
開展競賽是常見的的教學組織形式,通常用在階段復習或是新課伊始,為學生們津津樂道。課堂上,學生自愿或隨機分作了幾個小組進行學習。競賽通常分作必答、搶答、陳述等環(huán)節(jié),難度大小不一。偶有失誤,學生并不退縮,而是生龍活虎、爭先恐后,究其原因,競爭帶來了小組成員的鼓勁加壓,情感激勵彌補了科學學科嚴謹有余、趣味不足的困境,煥發(fā)了學生內(nèi)部的學習驅動力。
情感上適時的激勵并非意味著直線的進步,而是即便面臨不利局面,也能不氣餒,心存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正如做游戲。情感的激勵機智地構建了學習的良好氛圍,成為了有效教學的用力保證。由此觀之,做游戲當是有效教學的隱喻之三。
值得一提的是,用"整體學習、情感激勵、自主學習"作為"效"的核心要素來衡量,無論是"學說話"、"學走路"還是"做游戲",全都運用得游刃有余、恰當自如,不妨認為,有效教學的秘密,恰恰隱藏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