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指導幼兒補充復述。幼兒喜歡為故事主人公創(chuàng)造出生活情景,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解決故事中的問題。抓住幼兒這一特點,教師鼓勵并指導幼兒在復述故事時加入自己改編后的內容,對年齡較小,語言發(fā)展較差的幼兒,提出問題后引導他們討論,選出一種最好的方法將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下去,對年齡較大,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直接提出改編或續(xù)編的要求,如在電腦故事教學《會想辦法的烏龜》中,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提問啟發(fā)幼兒進行補充復述。如:"小烏龜用怎樣的方法對付大狗熊?""如果你是小烏龜,你會怎么做呢?"以此引導幼兒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為故事編出多種結果,這既包含了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的大膽想象和合理推測,同時也反映幼兒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促進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手段培養(yǎng)幼兒的認知能力。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發(fā)展認知能力"?茖W活動中包含了許許多多抽象的科學道理,并具有較強的嚴密性。傳統(tǒng)的教學來看普遍采用填鴨式、灌輸式、掛圖式的教學模式,難以被孩子理解和掌握。在教學組織上多半是通過教師用語言從頭講到尾的模式來進行的。對知識的把握也只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由于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通過感知獲得的,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正好解決了這一難題,它可以使抽象、深奧的科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趣味化,從而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使他們主動觀察、探索、思考。而且多媒體技術交互性強,各主題頁之間可以靈活轉換,便于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隨意調整教學順序,當幼兒對某一內容感興趣或感到困難時,可靈活演示,拓寬了教學途徑。這樣我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孩子們仿佛被一塊強有力的磁石地吸引著,一把新奇的鑰匙正在開啟著孩子的心。這就是在多媒體技術下孩子們產生的主動、精彩、新奇的特性作用下的結果。
。ㄈ┻\用多媒體手段萌發(fā)幼兒的想象意識。
1、想象的空間具有無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識、科學定律、傳統(tǒng)觀念、道德習慣、規(guī)則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現(xiàn)實物象中的真實限制,決不是現(xiàn)實的機械翻版,因此老師不能以像不像來評價孩子的作品。
2、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評價。教師這次以像不像為標準,下次孩子們的畫就都會向"像"靠攏,喪失了想象力。教師在繪畫活動中,可嘗試提出疑問讓幼兒改編思路肯定幼兒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種僵化,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如:小班《太陽》繪畫活動中,教師可提出疑問:"太陽都是紅色的嗎?"讓幼兒知道太陽光有七種顏色。當幼兒了解、嘗試的時候,教師及時的加以肯定,就會發(fā)現(xiàn)幼兒選用了不同的顏色畫出了不同的太陽。隨即教師還可以提出疑問:"太陽一直是圓圓的臉嗎?"孩子們就會對太陽的外形進行裝飾:圓臉、長臉、三角臉、梯形臉、花型臉、長頭發(fā)、短頭發(fā)、卷頭發(fā)……通過教師對幼兒一些提問,幼兒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并畫出了夸張、與眾不同的物象。教師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會更加夸張,想象會隨之出現(xiàn)更加擴張。所以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多提問、多肯定幼兒,引導他們將現(xiàn)實的物象任意夸張、錯位、變形、組合、打亂、改動--從而萌發(fā)每個孩子的想象意識。幼兒的想象潛力是巨大的,他們天真的童趣,獨特的想法往往給人新的啟迪。
總之,多媒體應用于幼兒園教學不僅是教學手段的改進,更重要的是它對教育教學觀念產生了巨大沖擊。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提高了教學效果。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手段,有利于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陶冶幼兒的情操,培養(yǎng)幼兒感受美和表現(xiàn)美的能力,只要我們不斷學習、提高認識、求真務實、大膽創(chuàng)新,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就會真正走進幼兒園,成為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發(fā)揮其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