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提要:
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育的責任就是:不辜負機會;利用機會;能用千里鏡去找機會;會拿靈敏的手去抓機會”。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孩子說話能力的提高需要日積月累,孩子說話的機會需要老師用心去創(chuàng)造。機會哪里找?機會來自我們的生活,只要你擁有了一雙慧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成為引導孩子們說話的好素材。
關鍵詞:生活 說話正文:
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育的責任就是:不辜負機會;利用機會;能用千里鏡去找機會;會拿靈敏的手去抓機會”。這句話給了我很大啟發(fā):機會哪里找?機會來自我們的生活,只要你擁有了一雙慧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成為引導孩子們說話的好素材。晨間活動、餐前餐后、課堂上、課后游戲、戶外活動、外出參觀、比賽前后……我不停地尋找著機會,創(chuàng)造機會,恰當?shù)剡x擇和利用好機會鼓勵孩子們敢說、樂說、想說。
一、隨事練說: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孩子們之間的大事小事層出不窮,這是孩子們說話內(nèi)容來源的大倉庫。只要老師做個有心人,稍微點撥引導,孩子們就能夠針對事情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孩子們自己的感覺自己的看法就會傾巢而出,同時不知不覺中鍛煉了孩子們說話的能力。
如:有次發(fā)現(xiàn)幾個孩子在互相扔衣服,把衣服扔在地上,不顧衣服是否弄臟,還在一邊哈哈大笑。我發(fā)現(xiàn)之后,沒有草率批評,而是彎腰撿起了他們的衣服,然后等所有孩子的目光都注視著我,我才邊指著衣服邊提問:衣服有什么用?一個問題拋出后,孩子們就唧唧喳喳討論起來。交流時,孩子們的觀點各不相同。有的說,能使我們漂亮;有的說,穿上衣服身體就會暖和;有的說,只有洗澡才不穿衣服……我肯定了孩子們的觀點,并引導孩子們思考:是呀,每個人都要穿衣服,衣服對我們來說多重要!可是,老師發(fā)現(xiàn)我們班有些小朋友拿衣服扔來扔去玩,你們說說他們這樣做,對嗎?說說自己的理由。不對的理由很多,比如不衛(wèi)生,會弄臟;媽媽洗衣服很辛苦;衣服會扔壞,浪費錢;衣服不是玩具,是給我們穿的等等。 “我們平時應該怎樣愛護我們的衣服呢?” 有了前面充分的鋪墊,孩子們緊緊圍繞著“愛護衣服”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我仔細觀察著扔衣服的孩子,他們也開始積極參與到小朋友的討論中并不時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如果當時我只是把那些孩子批評一頓,采用命令的口吻禁止他們?nèi)右路,教育效果會這么讓人深刻嗎?陶老先生著名的“三塊糖”教育常常讓我回味無窮?此破匠#瑓s撼人心靈。
二、隨物練說:
大自然贈給了我們最珍貴的禮物,遼闊的天空、蔚藍的大海、連綿起伏的山、“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熱鬧的大街、四季的變化以及我們周圍的花草樹木……一切的一切,都能成為我們和孩子觀察交流的對象。一朵花,可以說說它的顏色、形狀、大小、姿態(tài);一片葉子,可以摸摸看看玩玩,通過仔細地觀察與比較,孩子們會興致勃勃地告訴他的發(fā)現(xiàn),葉子一半綠一半黃,哦,這就是“半綠半黃”,葉子邊上還帶刺呢。是的,魯班因此發(fā)明了鋸子。一切的秘密就藏在他的眼里、手里、心里;一條魚,可以說說它吐泡泡的過程,可以說說它擺動尾巴玩耍的動態(tài),可以說說喂食、魚兒爭搶的樂趣……在看似閑聊中,老師可以了解孩子們關注的熱點,細心傾聽孩子們表達的觀點,可以自然地引導他們觀察要仔細,用詞要準確,說話要清楚。同時可以隨機滲透一些有關詞語、成語讓他們學以致用。老師和孩子共同營造這樣一種氛圍,孩子們還能忍住不說話嗎?
一種玩具,一本書,一張照片……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唾手可得,雖然很平凡,很普通,但卻是引導孩子們說話最好的憑借物。因為這些東西是他們熟悉的,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最信任的朋友。這些東西往往能勾起孩子們對往事無限美好的回憶。孩子們對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各種體驗,怎么能無話可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