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經(jīng)?梢砸姷竭@樣一個場景:家長要求老師多給自己孩子鍛煉的機會,讓他表現(xiàn),因為孩子在家里"嘰嘰喳喳"象只快樂的小麻雀,可是一到幼兒園卻"沉默是金",從不主動開口說話。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一般會做如下解釋:"老師已經(jīng)盡量鼓勵他了,可是他不愿意,不知是他沒想好或是不知道或是不想說。如果勉強、強制性地要他表現(xiàn)的話,對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培養(yǎng)是有弊無利的?久而久之老師和家長之間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有趣的現(xiàn)象,家長日復一日地在留言冊上寫"請多給孩子表現(xiàn)的機會, 請多讓孩子發(fā)言". 老師在留言冊上寫的卻是"您的孩子聰明伶俐卻沉默寡言……"造成這種情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不敢說,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和家長卻不知從何下手,自古以來,與人交往,與外界交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說",如何讓幼兒大膽地說,快樂地說,體驗與人交流的樂趣呢?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去嘗試:
第一、愛孩子,尊重孩子。
馬申斯基說過:"如果教育者希望從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須從一切方面了解人。"不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就難以做到真正的愛,難以實施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教育。愛是雙向的,要讓孩子對你產(chǎn)生信任、依敕,就必須真正愛他,與孩子建立了親密的感情后就能比較好地開啟孩子的心靈之窗,做為老師可以做一些平時看起來"不可思議"、童心未泯的事,如拿上"槍",戴上警帽,和一個小小警察一起上街"巡邏",維持治安;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滑滑梯,一起玩滑板;蹲下來,和孩子一起聊聊家常……拉進了和孩子的距離,消除隔閡,就可以營造寬松的氛圍,這是讓幼兒大膽表現(xiàn)的前提。
第二、營造良好氛圍,關(guān)注幼兒需要。
以往在教學活動中基本上是老師精彩的"單口相聲",不允許小朋友打斷自己"口若懸河"的談興,至于小朋友接受了沒有,就看他們自己了,殊不知這會失去老師小朋友內(nèi)心想法的機會,壓制他們發(fā)言的積極性,"師幼互動"完全流于形式,時間長了,小朋友自然沒什么話說,不愛說了。真正關(guān)注幼兒的老師應時時刻刻了解幼兒的需要,創(chuàng)設(shè)寬松的氛圍,和小朋友一起坐下來,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快樂地說。對于這一點老師可以對能力強和能力弱的幼兒提出分層指導:能力強的對他們提出高一層的要求,鼓勵他們多觀察,多動腦,學習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說一說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制定一個"踮起腳尖能達到"的目標,給予其適當?shù)膲毫,促進其成長;能力弱的幼兒允許他們模仿對他們的表達給予適當夸大的鼓勵,肯定他們的進步,增強幼兒自信心。班上有一名叫小奇的男孩,從來不肯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怕他模糊的嗓音被小朋友取笑,針對這一現(xiàn)象,老師用微笑鼓勵他,把他的發(fā)言記下來,在集體面前告訴大家,表揚他說得真好,全班報以熱烈的掌聲,樹立其在伙伴中的形象增強其自信心,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小奇終于能在伙伴面前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了。
第三、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幼兒有感而發(fā),有話可說。
老師要選擇小朋友感興趣、喜歡的內(nèi)容。采取游戲等幼兒喜聞樂見的方式,讓他們快樂地游戲,快樂地說。在大班科學活動《空氣的秘密》中,老師剛把墊板墊在裝滿水的杯子下轉(zhuǎn)過來,準備做《空氣的壓力》實驗時,有一個小朋友馬上叫起來,說:"老師我知道,墊板不會丟下來,因為下面有空氣托住。"全班哄然大笑,我驚訝地說:"你都知道啦,真能干,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看和你說得一樣嗎?"說著我偷偷地令實驗發(fā)生一點小"變故",把墊板虛掩住杯口,留一條小縫,結(jié)果當然是墊板丟下來,水流了一地,小朋友一看,與預想的不一樣,紛紛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說因為杯子太小了,有的說因為水裝太多了,有的卻認為水裝太少了,幼兒的發(fā)言中,在幼兒的建議下,老師又試了幾次,可是卻連連"失手",小朋友一看急了,到底為什么呢?老師及時抓住這個教育契機,請小朋友一起動手試一試,有一位小朋友馬上就成功了,大多數(shù)卻還是失敗,大家一起找原因,請教成功的小朋友,更換操作材料,終于越來越多人成功了!在不斷的嘗試,不斷的討論中,每一個孩子臉上都洋溢笑容,每一個孩子隔一下都會有新奇的發(fā)現(xiàn),這樣不但通過動手學到了知識,也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現(xiàn)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