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半日活動,是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孩子的半日活動,從游戲中,讓孩子學到各種有趣的知識!而教師承擔的角色,不但是一個引導者,還是參與者、合作者等。如何讓孩子的半日活動變的更有趣呢?作為年輕教師,要經過多一些的鍛煉、和孩子們的磨合,才能真正做好有效的貫穿整個半日活動。
上周五,市幼教名師和各位領導來我們幼兒園進行半日調研指導,在我們班蹲點的是倉幼的園長包亞燕老師。在聽過我們班的半日活動,包老師給了我們兩位老師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給了很多的寶貴意見,讓我銘記在心。
片段一:語言活動《小雨點旅行》
這是來園才半年的新教師,第一節(jié)語言課是由她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語言活動,其中包含了一定的科學性,潘老師是把這個活動定位在語言領域,整個活動上的還是很不錯的,過程很清晰,也很吸引幼兒注意。
包老師建議:上課時,教師可以在小水滴上升和降下來的過程中,需要借助被人的幫助這個點上,再加強。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拿著小水滴把自己當成小水滴想象再去哪里旅行時,小水滴的形象可以不用拿,會影響幼兒的注意力。
片段二:科學活動《有趣的圖形》
這個科學活動是由我執(zhí)教的,在這個活動中,是讓幼兒通過操作,發(fā)現物體對稱的特點,通過操作固定這個知識點。整個活動雖然較順利的完成,但是當中還是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包老師建議:給孩子的操作材料一,可以統一一種圖形,并讓幼兒自主用方法發(fā)現圖形的對稱;材料二,可以是一半畫在操作紙上,一半讓幼兒貼上去等。
片段三:戶外游戲《奧運火炬手》
這個游戲是由我組織的,想讓幼兒通過游戲,練習“S”型跑步的游戲,在讓幼兒“S”到達對面時,跳回隊伍,增加難度。
包老師建議:在活動時,就以S型組織幼兒活動,加上跳回,因為距離太近很容易出現摔跤事故。還建議在設計第二個教學活動和游戲環(huán)節(jié)時,可以根據第一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過渡,讓整個半日活動更有連貫性。
片段四:各個過渡環(huán)節(jié)在第一個活動結束后,幼兒吃餐點前,我一邊組織幼兒進行小游戲,一邊請幼兒按學號上廁所,等吃完餐點后,讓幼兒自主進行棋類、益智類、圖書類等的游戲活動。第二個活動結束后,我組織幼兒一邊按組上廁所,一邊組織幼兒小游戲。戶外游戲后,吃飯前,組織幼兒休息和聽我講故事。這樣安排的意義在于不讓幼兒隨意離開位置,也避免幼兒的隱性等待。
包老師建議:雖然這樣的過渡看似很安全和有序,沒有隱性等待的環(huán)節(jié),可是孩子卻少了交流的時間。教師在過渡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讓孩子輕輕的交流上節(jié)課的內容,不但起到了回顧的作用,還能幫助幼兒回憶,并讓幼兒有了一個交流的機會。
聽了包老師的建議,讓我對半日活動的感受又有了不一樣的理解,不是每個活動上好就好了,不是每個過渡環(huán)節(jié)安全就行了,要讓半日活動組織的更有效,讓孩子們更有自己空間和興趣,才是比較完整的半日活動。經過這忙碌的半天,我也確實學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