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五、六歲,性格特征就越來越明顯了。你的寶貝是外向型還是內(nèi)向型?這個問題的答案直接關系到你面對他的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
我的兒子開始上學前班時,我希望他能像在幼兒園時那樣,熱衷于參加集體活動。然而,當我去學校接他放學的時候,看到別的孩子們都聚在一起玩,只有他在一旁孤零零地呆著。放學之后,大多數(shù)孩子都會雀躍玩耍,而他卻愛粘在我的身邊。我鼓勵他去跟其他孩子們一起玩,可是他卻毫不猶豫地告訴我“媽媽,我就是不想去!”
我的活潑開朗的寶貝兒到底怎么了?一段時間的郁悶之后,我找到了答案——兒子只是開始逐漸表現(xiàn)出他真實的性格特征了。我發(fā)現(xiàn),原來我的兒子是一個內(nèi)向型性格的人。像其他內(nèi)向型的人一樣,在跟比較熟悉的朋友玩耍時,或者在比較熟悉的環(huán)境中,他才會表現(xiàn)得非;钴S。
人的性格是與生俱來的。外向型性格的人會興致勃勃地在人際交往中左右逢源;內(nèi)向型性格的人卻更愿意與他們熟悉的人在一起,而不愿意和太多人交往。雖然所有孩子都可能會在不同的階段表現(xiàn)出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最終他們還是會慢慢傾向于一種個性。
孩子五、六歲時,進入了學前班這個全新的環(huán)境中,他的性格特征將比從前任何時候都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上學后的表現(xiàn)。教育專家認為“外向型的孩子在與他人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學習的效果最好。但是他們往往比內(nèi)向型的孩子更頑皮。那些在課堂上總愛捅捅別人、交頭接耳,或者不舉手就發(fā)言的孩子,通常都是外向型的性格!眱(nèi)向型的孩子喜歡通過觀察與思考的方式來學習。老師往往會表揚他們安靜而且從不插話,但可能就忽視了他們在課堂上的感受。
對于家長來說,搞清楚孩子的性格特征,不僅會使你更加理解孩子的行為,而且會讓你減少不必要的擔心。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的孩子在參加集體活動時畏縮不前,其實你不必擔心,因為他只是本能地先觀察一下情況,然后會在做好心理準備之后參與進去。既然你不可能徹底改變孩子的性格,所以幫助他建立自尊心、自信心的最好方法,這樣能讓他自我肯定、自我接受。
這里將會給你幾個小小的建議,去幫助孩子塑造更加健康的性格。
◆ 如果你有一個內(nèi)向型的孩子,請參考以下的建議:
先跟孩子的老師談談
每年開學的時候,跟孩子的老師談談,告訴他你的孩子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環(huán)境,在做好心理準備后就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這樣一來,他就不會在那些口若懸河的同學面前自慚形穢了。
給孩子講話的時間
內(nèi)向型性格的人總是出言謹慎。他們在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才會開口表達。因此,作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語言習慣,不能心急地去打斷他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