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交朋友是每一個人的本能,當然孩子也不例外。小孩子之間怎么交朋友呢?
孩子的交際類型
如果孩子交朋友發(fā)生困難,爸媽不是責備或代替他處理就能解決問題。唯有觀察孩子的特質、經(jīng)常傾聽,才能提供孩子最適合的關鍵技巧。那么在人際交往中,你的孩子又屬于何種類型呢?
1偏交往型
這類孩子大多不常和外人交往,人際交往經(jīng)驗較少,平時只喜歡與某些熟悉的人交往,在陌生人面前則顯得膽小和猶豫,而且往往對他人的臉色和言語非常敏感,在人際交往中很容易受傷。
2孤獨型
一般來說,這類孩子的父母對待兒女較為冷淡,被稱為“冰箱型父母”,通常會導致孩子情感上遠離父母,等孩子長大時,甚至采取冷漠的態(tài)度對“危險”的外部世界進行逃避。
3善于交往型
善于交往型的孩子,性格會特別的開朗、大方,能夠和任何類型的小朋友打成一片,有很好的溝通能力、交友能力。當寶寶到了陌生的環(huán)境中,寶寶能夠主動的和大家打招呼,喜歡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好吃的,和自己喜歡的玩具。
4自我中心型
這類孩子喜歡獨自游戲,與同伴交往時只考慮自己的需要與興趣,交往技能差。他們通常自己的玩具自己玩,沒有分享的意識。個別孩子還會出現(xiàn)獨占玩具,摔別人的玩具進行報復甚至動手打人等行為。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謙讓、合作與同情。
寶寶交朋友的時候該怎么做?
家長要細心觀察自己寶寶跟其他寶寶的關系,以給予正確的指導。如果孩子交朋友發(fā)生困難,爸媽不是責備或代替他處理就能解決問題。唯有觀察孩子的特質、經(jīng)常傾聽,才能提供孩子最適合的關鍵技巧。這是貓哥給父母們的建議:
1積極參與
專家說,大人常犯的錯誤,就是以為孩子會自然地就成為朋友。其實,除非孩子能經(jīng)常與朋友在一起,否則友誼很難增長,有時候,做父母的也許需要為孩子穿針引線。
2培養(yǎng)自信
如果孩子在某方面擅長,他們的信心便可以建立起來,并利用這種專長結交朋友。有位專家說:“友誼是以共同愛好為基礎的。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你可幫助他培養(yǎng)某些愛好,從而認識更多的朋友。”父母可以為孩子制造機會,幫助他們發(fā)掘自己的專長。
3給孩子選擇權
孩子需要父母指導,但父母也需要讓孩子對一些事情有自主權。例如,父母往往會為孩子的打扮或發(fā)型而操心,但專家說,最好是讓孩子在合理的范圍內自己作決定。在選擇朋友方面,也需要給孩子某種程度的自主權。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交朋友,但同樣也希望他們不要誤交朋友。
4尊重個性
必須明白孩子的社交需要是因人而異的。比方說,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希望有很多朋友。數(shù)量和質量是兩回事。對有些孩子來說,也許一兩個知己就已經(jīng)足夠。
★ 交友問題Q&A★
Q1、寶寶不交朋友怎么辦?
有些寶寶因為和爸媽相處久了,他們就非常的纏爸媽,以至于不喜歡結交朋友。但是朋友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們結交了朋友可以讓性格變得的更加開朗。如果孩子沒有朋友容易患上孤僻癥。那么怎么讓孩子結交朋友呢?爸媽可以邀請附近的孩子去家里玩,在家里準備一些好玩的玩具供孩子們玩;爸媽也可以帶孩子到有寶寶的家里去玩,讓孩子多接觸不同的孩子;周末還可以帶孩子去游樂場或者動物園玩耍。而且還要教會孩子基本的禮貌,這樣才可以教到朋友。
Q2、寶寶想要朋友的東西怎么辦?
好多寶寶都有這樣的同病,那就是對別人的東西虎視眈眈。他們其實并不是真的喜歡那樣東西,而是孩子們的占有欲在作怪。有時候寶寶會癡癡的看著別人吃的東西,還會癡癡的看著別人玩的玩具。寶寶們的這種占有欲如果不加以改正,那么孩子們日后就有可能變成小偷。爸媽面對孩子的這種思想,一定要及時糾正。當孩子占有別人的東西時,要告訴孩子這種做法不對,會受到懲罰的。在孩子哭鬧著想占有別人的東西的時候,爸媽也不要輕易投降哦,要讓寶寶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