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與十幾名有幼兒教育相關經(jīng)驗的專家對1-5歲孩子的媽媽及幼兒老師經(jīng)過多次訪談,先確定的初步輪廓,然后通過對1-5歲幼兒的接觸、拍攝,逐漸梳理出最可能吸引幼兒的圖像、語言和行為。結果他們發(fā)現(xiàn),最容易吸引幼兒注意的就是各年齡段幼兒自身視野能領略的事物和環(huán)境,而串聯(lián)這一切訊息的途徑,就是玩。為了充實這樣的主張,他們就在節(jié)目中,設置了很多的游戲和趣味活動,呈現(xiàn)了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發(fā)展的有趣經(jīng)驗。
為了拍攝該片,安-伍德先后注入近200萬美元,在英格蘭莎士比亞故居史特拉福鎮(zhèn)艾文河邊租了一塊2.5公頃的地,開墾成天線寶寶居住的充滿鳥語花香的神奇島以及一座精心設計的科技屋。就在那里,創(chuàng)作者們以每天11 小時的工時,一年近100集的進度,拍出了以后風靡全球的“天線寶寶”。
第三課: 天線寶寶的內(nèi)容
這是一定要掌握的內(nèi)容,因為每周有九個機讓你會與天線寶寶們見面--每周一至周五晚八點以及每周二至周四的早九時五分和晚四時十五分,如果這個時候你不能和身邊的寶寶有共鳴,那是件很受罪的事情。
故事梗概
一個神奇島,處處青草,鳥語花香,而在其中一個科技屋里,住著四個頭上裝有不同形狀天線的外星寶寶:丁丁,拉拉,迪西和波波,以及親愛的吸塵器諾諾先生。每天這四個寶寶除了吃飯、睡覺外,全部時間就是玩,或是玩球,或是跳舞,或是體檢各種驚喜:如大船的汽笛聲。天線寶寶每天除了游樂外,也靠著他們肚子中央的銀幕和外界接觸,也就是“真實的世界”。
主角
天線寶寶是一種科技娃娃,他們頭頂不同形狀的天線,穿著不同顏色相同款式的衣服。他們的身體實在是很臃腫,屁股大大的,腿短短的,幾乎沒有脖子,臉也是黑白不一,好像來自不同的大洲。他們說起話來慢條斯理,動不動還要"再一遍,再一遍";肚子上的電視屏幕可以連接真實世界,每個天線寶寶有自己的歌曲和喜歡的東西,是有思想的獨特個體,但不是永遠都這么聽話-- 有時候也會玩耍,跑來跑去。
波波:個子最矮,圓形天線紅色衣服,喜歡隨心所欲地跳舞、唱歌,最喜歡的東西是一輛粉紅色和藍色的車。
丁。簜子最高,三角形天線紫色衣服,喜歡散步、跳舞和摔跤,最喜歡的東西是一個紅色的提包。
迪西:第二高,直線天線綠色衣服,喜歡跳舞,做出一些新奇的動作。
拉拉:第二矮,螺旋形天線黃色衣服,喜歡唱歌、跳舞蹦蹦跳,最喜歡的東西是一個橘色的球。
配角
諾諾先生:這是個不可或缺的角色,雖然他只是個吸塵器。說他不可或缺是因為天線寶寶總把自己的床和餐桌弄得又臟又亂,而諾諾不僅會幫他們打掃干凈,還會為他們整理床鋪,收拾好餐桌。
生活環(huán)境
他們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綠綠的草,漂亮的小花和可愛的小兔子。
真實世界
一架大風車如果轉(zhuǎn)起來,他們中的一個就會收到電視節(jié)目,屏幕就在他們圓滾滾的肚子上,一陣"雪花"之后,屏幕上會出現(xiàn)一群向大家問好的外國孩子,然后他們會演出一個紀實的節(jié)目,而且會在天線寶寶的要求下再來一遍。真實世界里的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