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降生的那一天開始,就在快速地搜集身邊所能搜集到的所有信息,他在認真地聽、看、觸摸和思考。爸爸媽媽與他的對話、洗澡、吃手、散步、爬著玩……寶寶每天都在學習。作為爸爸媽媽的你,應該怎樣在生活中來對寶寶進行早期教育呢?
有用的日常游戲
還不會說話的小寶寶,就已經(jīng)可以通過親子活動來學習了,爸爸媽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嘗試以下的游戲。
看實物學說話
抱著寶寶在家里散步的時候,可以與他交談,飯桌上的餐具和食物、身體各個部位、衣服的各個部分、室內(nèi)的器具和物品、房子的各處、院子里的花草樹木等,只要能引起寶寶注意的實物,就親切熱情地、不厭其煩地告訴寶寶相應的名稱,注意循序漸進,每天堅持,持之以恒,必有所獲。
講故事和重復
內(nèi)容簡潔,富有童趣的故事,只要嬰兒能靜心聽和看,說明已有一定的效果。故事切忌多變,要相對穩(wěn)定,多次重復,若嬰兒聽到你的話語后會露出笑容,則說明他已經(jīng)有記憶了。在講故事中,爸爸媽媽不要講半截子話,如“咂咂(吃奶)”“丫丫(腳)”“汪汪(狗)”之類的語言對孩子詞語發(fā)展有害無益。要用明確標準的語言,反復清晰地發(fā)音,耐心地教,多鼓勵表揚,激發(fā)寶寶的學習興趣。等到孩子長大會說話時,就可以及時讓他復述故事了。
聽名曲、名詩
嬰兒出生一個半月,就可聽古今名曲,尤其是舒伯特的曲子,抒情的旋律會讓寶寶更愉快。還可欣賞七音盒發(fā)出的簡單音樂,不斷重復的樂句有助于提高寶寶的音樂記憶力。由專業(yè)人員朗誦的古詩詞音帶也可以播放給孩子聽,那抑揚頓挫的聲音寶寶也會喜歡的。
打拍子游戲
嬰兒還不會說話的時候,父母就可以用拍手的方式跟他一起打拍子玩。之后,用手鼓、碰鈴、沙球、竹板、鈸等打擊樂器表演給他聽看。當他有興趣抓著玩的時候,可試著教他按照拍子敲打鼓兒,進而用木琴作彈琴游戲。
肌膚之親
每天給寶寶洗澡,平時多按摩他的手腳及軀干,還可以幫他做被動體操,如父母拉住小胳膊做側(cè)舉、上舉和前舉,拉住小腿屈伸、前踢,讓寶寶側(cè)轉(zhuǎn)身體滾動等。另外,可以利用結(jié)實的衣架來做游戲,讓他的小手抓住衣架后,試著把他的身體慢慢地懸空吊起,或讓他抓住爸爸媽媽的手指練習“起來”這個動作。滿月之后,盡量讓寶寶俯臥抬起頭,用手推著他的腳掌,讓他試著爬。
開關(guān)游戲
父母抱著寶寶去摁電燈的開關(guān),一邊玩一邊說:“電燈亮了!”“電燈滅了!”多次重復;也可以去摁收音機、電風扇、電視機,讓其觀察體驗電器的變化,與此同時告訴寶寶名稱和用途。
電話游戲
嬰兒四五個月后,已能聽認父母的熟悉聲音。當母親帶他在家的時候,可以叫父親朝家里打電話,先由母親接聽,母親把話筒放到寶寶的耳朵前,說:“聽爸爸在叫你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