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早期教育標準是怎樣發(fā)展的
標準發(fā)展的前提是它必須植根于一國的文化,生活在一國的兒童被寄予怎樣的期望,例如他們應該知道什么,會做什么,決定了標準的發(fā)展軌跡。標準發(fā)源于一國的社會經(jīng)濟形態(tài)、文化和政策內容,所以說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標準是適合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因此標準的制定應當建立在對早期教育發(fā)展和成果的大量研究和科學理論上,并且將一個國家的文化、語言、社會經(jīng)濟等不同因素都考慮在內,還要特別考慮當?shù)睾⒆拥奶厥庑枨蟆?/P>
標準的發(fā)展過程大致可以被清楚地分為以下三個階段:(1)初步?jīng)Q策;(2)標準的進一步完善;(3)最終確認
第一階段:初步?jīng)Q策
標準的發(fā)展過程中首先要作出以下8個重要的決定:
• 1.這份評估的目的是什么?我們要怎樣在全國上下使用這些信息?
• 2.我們應該發(fā)展幾個方面的標準?
• 3.構成標準和標準發(fā)展過程的指導原則應該由哪些內容構成?在兒童的身上我們想要體現(xiàn)怎樣的價值觀?
• 4.誰將參與標準制定和發(fā)展的過程?
• 5.標準中應當涵蓋那些發(fā)展領域?
• 6.標準涵蓋哪些年齡段?
• 7.標準的形式和框架結構應該是怎樣的?
• 8.制定和完善標準的過程中需要哪些資源和多長時間?
第一個決定:目的
每個國家的代表在制定標準時都應當考慮信息收集的可能性,同時想清楚究竟有多少方面的標準需要制定。通常他們都會為早期教育制定相應的標準(例如,為了兒童)。
第二個決定:有多少不同種類的標準?
工作小組還應當考慮有多少不同種類的標準需要制訂——關于孩子的或是關于家庭贍養(yǎng)的?關于孩子的標準一般不可或缺。
第三個決定:指導原則
在確定指導原則之前,讓我們先回答幾個問題:“什么樣的原則可以指導我們的工作?”或者“我們信仰什么?”。指導原則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完善標準——內容、發(fā)展過程、執(zhí)行和應用。一項和標準的內容有關的原則是“標準確認,所有的孩子都有學習的能力。”指導原則可以貫徹于整個標準的內容和發(fā)展過程中,并且確保標準無論如何發(fā)展都能夠維持其初衷。
第四個決定:誰應該參加?
有些國家采取排外和集權的手段,讓一部分資本持有人和利益機構來制訂標準,這就意味著標準的整個制定和完善過程都是由一小群甚至是由一個人近乎獨斷專行地完成的。這樣的方式制定出來的標準只能代表一小部分資本持有人的觀點,甚至這些標準的內容可能和制定者之間沒有任何必然的利害聯(lián)系。而另一些國家采取了一種較為分散和開明的手段,讓更多的資本持有人參與討論,讓參與性和相容性貫徹于整個標準制定過程中,這樣才能更好的代表不同群體的觀點。
標準的精確性和完全性一部分體現(xiàn)在參與者的職能上,所以我們建議一些主要的資本持有人代表,諸如涉及兒童學前教育的教學機構(例如,教育衛(wèi)生部門);國際組織(例如,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各選舉人(例如,農村和城市的代表);學前教育專家(例如,院士、學者);教育者(例如,幼兒教師)和家長等,都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