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是幫助幼兒認識世界的一種主要途徑,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兒最喜愛的一項基本活動,但目前,幼兒園游戲的組織和指導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游戲的開展很難取得應有的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效果。
一、幼兒游戲的時間及自主游戲受到限制
游戲是一項豐富多彩的、復雜的活動過程,它需要大量的時間、材料,需要作充分的準備,然而,現(xiàn)在的幼兒園越來越多地受到孩子父母和社會的壓力,不得不擠掉孩子的游戲時間,對其進行正式的基礎教育,及 所謂素質教育,這樣孩子大量的游戲時間被削減了,其原因如下:
1、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幼兒園的管理越來越市場化、經濟化、效益化。
私立幼兒園越來越多,市場竟爭越來越激烈。有些幼兒園,特別是私立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從中班開始就對孩子進行正規(guī)化的小學式教學活動,每天教孩子做算術題,寫漢字,一天一節(jié)英語課,每天布置許多作業(yè),有個別幼兒園一天給孩子安排五節(jié)課,就是沒有游戲課,據(jù)說家長評價還很高,生源也非常好。
2、統(tǒng)一安排,硬性規(guī)定的興趣班取代了孩子們的游戲活動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明確了游戲在我國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但現(xiàn)在的幼兒園從中班開始都開設了美術、舞蹈、圍棋、電子琴等興趣班,還美其名曰是為了提高幼兒的素質。因此,教學活動一結束,孩子們要上各類的興趣班,連戶外活動的時間幾乎都沒有,有的孩子一天要上兩種興趣班,對于興趣班,有的幼兒園由孩子自主選擇,有的幼兒園規(guī)定每個孩子必須要上所有的興趣班,所以孩子們基本上沒有時間玩自主性的游戲,雖然有的幼兒園每周都安排了游戲課,但玩什么,怎樣玩不是由幼兒自己作主,而是由園里統(tǒng)一安排,如周一玩結構游戲,周三玩角色游戲、周五玩表演游戲。
二、游戲目標的設立,扼殺了幼兒的游戲。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童年時代生動有趣的游戲往往使人終生難忘,許多游戲不一定要達到什么目標,當游戲的組織者將游戲設立了目標,并作為手段來運用時,游戲的性質就會發(fā)生微妙的變化,游戲的自發(fā)性也會慢慢的喪失,記得我曾在《讀者》上讀過這樣一個意味深長的小故事:
有一個孩子在院子里滾一個破鐵桶,鐵桶滾動的響聲十分討厭,吵得周圍人無法休息、工作,然而不管別人怎么說,他就是不聽,而且興趣非常濃。有位老人走了過去,悄悄告訴他,你干的不錯,這次你滾一個來回我給你一元錢,孩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他完成之后,老人果真給了他一元錢。然后又對他說,你再滾一次我給你五毛錢,孩子還是很高興,沒想到自己這么容易就得了報酬。又玩了一次,老人給了他五毛錢。這次老人說:"我只有一毛錢了,你再玩一次就給你,孩子聽了有點不樂意,但想想還有一毛錢呢,勉強又重復了一次。最后老人說:"沒錢了,你再玩一次好嗎?"孩子興趣全無地扔下鐵桶走了。這個故事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兒童游戲怎樣轉變?yōu)楣ぷ鞯倪^程。具體到幼兒園,游戲被子規(guī)范為教學的現(xiàn)象十分突出。記得在一次老師公開課觀摩活動中,老師組織幼兒玩游戲,我便悄悄的向一個小朋友,你在玩游戲時,喜歡老師來指導嗎?他馬上回答:"不喜歡。"為什么?"老師總是叫我們這樣、那樣,一會又說誰做的不對,誰又不聽指揮……"
由此可見,在幼兒園游戲已經丟失了獨立性、自主立性。幼兒自發(fā)游戲的地位也發(fā)生了扭曲。如果一個孩子在游戲時,時時想著如何做才是對的,才不被老師批評,才算聽指揮,那么對于幼兒來說,游戲還有樂趣可言嗎?未完,請點擊下載完整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