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學會剖析圖書特點,尋找教育元素為幼兒領航。
只有細細解讀才能領悟文本作者所傳遞的信息,找到相關的教育元素。只有教師掌握相關的教育元素,才能跟隨幼兒自主閱讀并給予合適引導。選擇《咔嚓》圖畫書是因為它充分綜合了插畫、文字兩種表現(xiàn)的魅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個完整的、有意義的、自然的閱讀學習環(huán)境。幼兒通過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猜測每條繩子的用途,繩子是否能剪,用恰當?shù)恼Z氣學說故事中對話,大膽表達自己見解與想法,并作出相應的判斷。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反復閱讀圖畫故事,孩子不僅豐富了口語經(jīng)驗,而且形成與書對話的經(jīng)驗,養(yǎng)成用口頭語言經(jīng)驗來獨立思考書面閱讀內(nèi)容的習慣,使閱讀能力逐步得到提高。讓幼兒在廣闊的閱讀環(huán)境中,感受書面語言的特性與其獨特的語言節(jié)奏風格,在潛移默化中接近書面語言的知識,幫助幼兒將閱讀內(nèi)容與口頭語言連接起來,由此可見選擇圖畫故事書時應選擇蘊含了多樣的社會生活內(nèi)容,滲透了豐富的人類情感經(jīng)驗的書籍讓幼兒在閱讀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增長知識,使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判斷推理能力受到激發(fā),讓他們的想象馳騁飛奔,突破現(xiàn)實時空的限制,構(gòu)造出一個個有趣的想象世界。
三、有序地編制閱讀教學活動鏈為幼兒在閱讀中護航。
人類的學習特點告訴我們,所有人的理解性學習都是由表及里、層層遞進的,是需要時間的。教師要跟隨幼兒的閱讀狀態(tài),分角度、分階段地引導幼兒學習,從而達到預期目標。教師對圖畫書進行詳盡而深入的解讀之后,根據(jù)作品特點和幼兒學習特點編制閱讀教學活動鏈;顒渔湹拿總活動之間相互聯(lián)系,層層遞進。因為兒童圖畫書內(nèi)涵豐富,促使我們對教育內(nèi)容及其價值進行多元思考。我們就以我園比較有代表性的早期閱讀課例《咔嚓》為切入點進行分析:
(一)第一階段:進入式閱讀。即對書本特點的了解性閱讀,讓幼兒自主閱讀圖書,尋找自己喜歡的或有疑問的畫面進行集體交流,促成幼幼互動。在《咔嚓》中教師出示大剪刀,引出活動主題。教師的任務是激發(fā)幼兒瀏覽整本書的欲望,大概了解書本內(nèi)容及其特點。教師點到即止,不作深入分析,不必追問,盡量把時間留給每個幼兒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讓幼兒體會到自己是閱讀的主人,此階段為整個活動鏈的熱身環(huán)節(jié)。
(二)第二階段:理解式閱讀。即以看圖講述的方式引導幼兒閱讀。
在《咔嚓》中讓幼兒自主閱讀,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提問:這本書里有誰?講了什么事情?指導要點是引導幼兒學會逐頁翻書,并培養(yǎng)正確的閱讀姿勢。保證幼兒自由選擇畫面,注重幼兒對畫面的觀察和描述,教師的指導重點是幫助幼兒提高語言表達以及同伴間互相傾聽、互相補充的能力。根據(jù)圖畫書的特點和幼兒閱讀過程中的需要,引導幼兒尋找有聯(lián)系的畫面,感受片段性故事情節(jié)。這一階段仍然不追求故事的完整性,而是注重讓幼兒帶著信息以驗證的態(tài)度反復閱讀圖畫書。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提醒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非常必要的:
1、教會幼兒看書的方法。
。1)認識封面、書名:每次更換新書,我首先向幼兒介紹書的封面,并讓幼兒反復指字、認讀。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小朋友對班里的圖書都能說出名字。
。2)學會翻書:幼兒看書時,大都不會按順序翻頁,信手亂翻,翻到哪里就看到哪里。這時候教幼兒認識書的封面,告訴幼兒有書名的一面是前面,看書時應由前到后,一頁一頁地按順序向后翻。
。3)培養(yǎng)正確的坐姿:在閱讀時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坐姿,雙腳合攏、腰挺直、眼睛不能離書太近等。
(三)第三階段:分析式閱讀。即以故事教學的形式引導幼兒閱讀。在《咔嚓》中我們開展師幼共同閱讀,出示PPT集體逐頁識圖,掌握正確的畫面與書面語言信息。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中詞匯,分析句子特點,學習故事中的句子結(jié)構(gòu),嘗試用相同句式說出故事中對話。我們改變早期閱讀活動中細致提問教學的現(xiàn)狀,使提問更具魅力與藝術,更能激發(fā)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促進幼兒閱讀概念的形成,引導幼兒主動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以開放性的問題給予幼兒寬闊的講述空間:"你最喜歡哪一頁?為什么?"目的在于加深幼兒對圖畫書的理解,引導幼兒掌握閱讀的重要內(nèi)容,感受重復有節(jié)奏的語言特點。陶行知說得好:"發(fā)明千千問,起點在一問。"那么,如何在早期閱讀中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呢?我想應該從早期閱讀的提問中著手在《咔嚓》我運用的提問方式有:
1、猜想式提問讓幼兒想說。
優(yōu)秀的圖畫書都配合漂亮的圖畫,通常幼兒都會被故事中的圖畫所吸引,教師可以借機請幼兒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兒的思維會馬上被調(diào)動起來,幼兒會通過觀察圖片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通過分析、綜合、尋求最佳答案。這樣的問題能使幼兒積極動腦,能加深幼兒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膽主動地發(fā)言,增強參與的意識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2、開放式提問讓幼兒敢說。
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中的提問要講究開放性。這是一種引導幼兒整體把握所學內(nèi)容的提問。在繪本閱讀中,教學的提問要把握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幼兒展開討論,讓幼兒運用符合他們思維特點的表達方式為中介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從而體現(xiàn)提問的開放而不封閉,也就是變單一的問題為多樣性的問題。在以往的閱讀活動中,教師講完故事后,總是會問幼兒這樣的一些問題:"故事題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誰?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說明了什么道理?"這一問題,可能有多種語言描述,答案只有一個。但問法不同,能使幼兒學會多種疑問方式,從多種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師的提問就要將"怎么說的、怎么做的"改成"會說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雖然只是用詞的不同,但沒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兒敢說,不怕說錯,能讓幼兒多發(fā)表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