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 語
結合本文中對于幼兒教育的探討以及本人的實地調查,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必將對幼兒的身心全面發(fā)展造成重大危害,因此這一問題亟需解決。但是這一問題又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家長等密切配合起來才能予以糾正。我們也相信隨著各項政策的不斷完善、教師素質的逐步提升以及家長觀念的轉變,幼兒教育小學化這一問題一定會得以解決。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還孩子一個多彩的童年!
參 考 文 獻
[1](德)卡爾威特.卡爾.威特的教育[M]劉恒新譯.北京:京華出版社.2004.
[2](日)鈴木鎮(zhèn)一早期教育與能力培養(yǎng)[M].劉孟洲,張鎖柱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3](英)伯特蘭.羅素.教育與美好生活[M].楊漢麟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4](蘇)A.C.馬卡連柯.兒童教育教育講座[M].諸惠芳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5](英)約翰#洛克.教育漫話[M]徐誠,楊漢麟譯.石家莊:河北出版社,1998.
[6]黃紹文.小學化現(xiàn)象辨析.學前教育研究,2005
[7](日)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M].河北大學日研所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8](日)藤永保.幼兒的發(fā)展和教育[M].周念麗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9](意)瑪利亞#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M].金晶,孔偉譯.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3.
[10](捷)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11](法)盧梭.愛彌爾[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12]劉豐.打包中國教育[M].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13]劉生全.論教育批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14]李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2.
[15]黃人頌.學前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6]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7]劉曉東.中國學前教育需要革命性變革[J].幼兒教育,2005.7.
[18]霍力巖,木全晃子.日本"幼小銜接"熱潮剖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6.5.47
[19]李健軒.幼兒園教育小學傾向化的思考.新東方,2006.
[20]何馨芳,彭亞男.學前班教育教學小學化的表現(xiàn)及危害[J].甘肅教育,2001.11.
[21]郭敏.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再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3.
[22]趙福杰.民辦幼兒園教育存在的三個誤區(qū)[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1.
[23]張玉堂,周倩倩.農(nóng)村幼兒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9.
[24]施玉芳.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下的幼教課程改革管窺[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5.5.
[25]周念麗,謝雅芳.幼兒園環(huán)境對農(nóng)村幼兒生命風格形成的影響[J].幼兒教育,2004.7.
[26]施永達.美國小班化教育改革及其給我們的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3.11.
[27]王仁貴.創(chuàng)新教育應從基礎教育做[J].當代教育論壇,2002.9.
[28]秦寧.淺談幼兒教育小學化現(xiàn)象[J].科技資訊,2006.29.
[29]劉東.對幼小銜接教育的再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1.
[30]部霞.對小學入學面試現(xiàn)狀的質疑[J].教學與管理,2003.11.
[31]劉艷,徐勇.在幼小銜接的教學實踐中探索[J].教育科研論壇,2005.7.
謝 辭
本論文是在常宏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完成的。感謝常老師在設計的選題、方案的確定、設計的進行以及最后的說明書的撰寫整個過程中給予我細心的指引和教導,使我最終完成畢業(yè)設計。導師淵博的知識、敏銳的學術思維、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求實的科學理念和工作作風以及創(chuàng)新的工作精神,令我終身受益,是我畢生學習的典范,值此畢業(yè)設計完成之際,謹向常宏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