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鋼琴教學中,興趣的培養(yǎng)、識譜的訓練、節(jié)奏的理解等都是為彈奏技術(shù)而服務。因此,選擇合適的童言兒語來形象比喻是最能帶動孩子提高演奏技術(shù)的催化劑。
1、五指練習:五指練習要求手指具有曼活性、獨立性和力度。解決獨立性問題可以把五個手指頭比作五個值日生,輪到誰值日誰就該彈,沒有輪到值日的人在自己的位置上休息,不可亂動。訓練手指力度和靈活性時可把手指運動比作小雞啄米,指尖是小雞的嘴巴,啄米時非常有力、靈活。逐漸訓練孩子的指尖感和靈敏度。
2、音階、琶音練習:主要是解決大指轉(zhuǎn)彎時運動和彈奏的流暢性。彈奏的手指動作可以比作蹺蹺板。大指轉(zhuǎn)彎可以想象手型像一座拱橋,大指是汽車,大指轉(zhuǎn)彎比作汽車從拱橋上經(jīng)過,要平穩(wěn),先開慢然后過渡到快。開汽車(大指)要靈活,要積極主動,拱橋不要搖動。教師通過這種生動有趣的形象化教學,將彈鋼琴的要領(lǐng)教給學生,使之通過練習逐步掌握音階和琶音彈奏技術(shù)。
3、雙音和和弦的彈奏:彈奏雙音與和弦時要求多個手指同時下鍵,聲音整齊就是要求孩子在彈奏過程中要有一定的速度和力度,可將這一技術(shù)難點比作士兵齊步走,要求腳步整齊有力。
(五)以選擇生動的樂曲為目的
要學會運用音樂形象比較鮮明的樂曲。比如:選用《青蛙跳舞》、《跳橡皮筋》、舒曼的《騎士》等類似這樣的一些作品都比較適合初學步兒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孩子易于理解也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孩子有興趣的東西遇到困難也容易克服,了解了的東西也就能較好的表現(xiàn)出來。同時把這些形象鮮明的樂曲也可以編成小故事,讓孩子在老師的解釋下展開聯(lián)想。老師也可以將故事情節(jié)與譜例結(jié)合起來,這樣孩子就能理容易接受。
三、幼兒鋼琴啟蒙教育中的識譜與練習
要正確彈奏一首樂曲并充分表現(xiàn)音樂的內(nèi)涵與意境,正確識譜是基礎。包括音的辨認、彈法、指法及各種表情符號的辨認,以及對節(jié)奏的正確掌握等。然后是正確有效的練習,直至能熟練完整地演奏。良好的識譜和練習習慣非常重要,它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zhì)量。因此,老師在對琴童的啟蒙教育中要有足夠的重視,幫助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識譜習慣和練習習慣。
(一)識譜
1、音的辨認
學五線譜首先要明確線間概念,每根線和每個問都代表一個音,并且在琴上都有一個對應的鍵,而高低音譜號決定了它們代表哪個音,一開始就要加深這個印象,然后再循序漸進地來學習這些音,從中央C往兩邊擴展或是按手位來記。鑒于少兒記憶力強弱的不同,進度也不一樣,對記憶力好的少兒,可以教得多一些。而記憶力一般的少兒,最好是一次教給1-3個音,讓其熟記音名唱名并能找到在鍵盤上的位置,這樣逐步累加,再鞏固性地多練,能立刻認出音符并彈對。但是實際操作中,少兒在認單個的音符時可以很快,要視奏一首新曲子卻很難做到眼睛看到手就彈到。若要形成條件反射,并做到眼到手就到,關(guān)鍵是要在腦子里有一個方位轉(zhuǎn)換器,把譜子上音符的高低走向即上行下行,轉(zhuǎn)換成鍵盤上的往右或往左移動,音符在五線譜上的距離也轉(zhuǎn)換成鍵盤上各鍵之間的距離,例如二度到八度的音程,都通過練習不用看手就能找到,只要手的位置不變,都不去看手,而是看著譜子彈琴。堅持這
樣練習,對鍵盤會越來越熟悉,認譜速度也會跟著變快。因此,從一開始認譜就要與鍵盤上的動作結(jié)合在一起。
在教學實踐中還發(fā)現(xiàn),調(diào)號和臨時變音記號出現(xiàn)時,少兒很容易彈錯音,他們往往忘記調(diào)號統(tǒng)管全曲的作用,總是不能彈對調(diào)號要求升或降的音,因為是他們役有調(diào)性感,彈錯音卻聽不出來。要克服這種現(xiàn)象從理論上解釋似乎效果不大,要幫助他們用耳朵來記住大小調(diào)式的感覺,形成聽覺習慣。等他們能從理論上去理解后就不容易出錯了另一方面,在遇到臨時變音記號時.有的少兒不能正確的彈奏.經(jīng)常搞反升降,或不知道怎樣彈奏?朔@個問題,聽覺的訓練同樣很重要,也要讓他們搞清楚在鍵盤上半音是離得最近的兩個鍵,多加練習就能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