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繪畫特點,涂鴉期沒有明確的繪畫目的,給他們一張紙、一只筆,就會涂涂畫畫,這就是孩子的天性。對孩子的亂涂亂畫,我們不但不能隨便責怪,還要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多給予鼓勵和表揚。到了大班期幼兒的繪畫,他們的作品就能體現(xiàn)出孩子的思想和目的。比如:幼兒拿到筆就會在紙上畫出所做的東西及看到的東西,甚至想象更多的東西在紙上表現(xiàn)出來,當他們受到了教師語言:“畫的真好,再多畫一些,就更美了。”幼兒聽到贊揚后越畫越帶勁兒,真的會想出很多東西畫出來,這樣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班上的錢思義、趙晶瑩等小朋友現(xiàn)在他們可喜歡畫圖了,每當早上上幼兒園他們選擇比較多的是繪畫活動。還把常常在家畫,使家長也感到十分寬慰。幼兒繪畫是從涂鴉期發(fā)展到形象期,是由淺入深,由簡到繁,是美術活動的發(fā)展規(guī)律,我們只有按照幼兒年齡,繪畫特點施教,才能使幼兒的繪畫技能得到提高。
2、生動的語言。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用生動靈活的語言更能激起幼兒的繪畫興趣,比如:在教幼兒畫彩色的鴨子時,我不是“開門見山”地教幼兒怎樣怎樣畫,而是講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一天,有只小鴨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生了一堆彩色的蛋,孵出了許多彩色的鴨子……老師邊講邊畫,最后老師說:“小朋友們想把這只小鴨畫出來嗎?”小朋友們齊聲說:“想。”說完都趕快拿起畫筆專心的畫起來,不一會兒,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面在我的眼前,不少幼兒都幫助小鴨畫了一身彩色的羽毛。
在繪畫課上教師多運用生動的語言,不但能激起幼兒的繪畫興趣,還能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達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3、游戲化的語言。如開展“小小攝影家”的游戲。游戲前,教師發(fā)給每位幼兒一架玩具照相機,請他們做小攝影家,他們的顧客是教師事先放在教室各個地方的漂亮的布娃娃,積木房、小雞、小鴨等玩具,要求每給它們照一張相就要畫一比張照片。當幼兒聽說要當攝影家時,高興得又蹦又跳,按下快門前還要向小動物們提醒道:“不要動,笑一笑。”模仿起成人來惟妙惟肖,津津有味,并認真畫下每一張照片。這樣不僅大大地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作熱情,而且使幼兒陶醉在游戲當中,他們玩得是那樣的開心。其它的還有繪畫接力,合作畫等游戲形式,幼兒都很喜歡,樂于參與,去體會美術活動中的快樂,用美術活動的手法去感受生活中的美麗。
幼兒正處于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時期,他們需要教育者為他們打開自主創(chuàng)造的大門。愿我們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把普通的東西點化成智慧和美的藝術品,用我們的這種品德去影響孩子,為造就二十一世紀的新一代人材作出我們的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