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兒童是國家寶貴的資源,健康的涵義是什么?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憲章中指出: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tài),而不只是沒有疾病。由此可見,隨著人類對自己精神生活的認識不斷加深,以及對健康概念的發(fā)展,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當人們都在重視心理健康問題時,作為祖國的未來——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往往被忽視。據(jù)南京兒童心理衛(wèi)生研究中心調查發(fā)現(xiàn),近年來兒童中心出現(xiàn)心理發(fā)展偏異,發(fā)生情緒和行為障礙以及各種心理疾病的人數(shù)明顯增加。因此解決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作為幼兒教師,應怎樣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心理呢?我認為應從接納幼兒的個性開始。
接納幼兒的個性,教師才能尊重幼兒,為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例如幼兒園教師對幼兒要求過于苛刻,要求幼兒必須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椅子上,上課時不能與其他小朋友隨便交談,不能隨意上廁所、喝水等便是對幼兒的不尊重。有些教師喜歡當著幼兒的面議論某幼兒身上的缺點、不被教師理解的言行或數(shù)落幼兒所犯的錯誤,言談中無不透露出對幼兒的偏見,這些不負責任的言論通常會挫傷幼兒的自尊心,特別是對于敏感膽小的幼兒更會雪上加霜,使這些幼兒對教師有種畏懼心理,不敢接近教師及其他小朋友,久而久之便產生孤僻心理,這很不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對于調皮的幼兒,聽到教師對自己的議論或數(shù)落后首先會懷疑自己到底是一個受人喜愛的人還是一個令人討厭的人,這使他們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從而逐漸失去應有的自信心。每一個人,包括幼兒,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強調對待幼兒要采取民主教育的方法,我想這種民主應該是建立在接納幼兒的個性之上的。試想,如果教師不能從心理上真正接納幼兒的個性,不以一顆熱忱的心愛幼兒,總是高高在上地隨意評論幼兒,或對幼兒的一切采取敷衍的態(tài)度,教師是不可能與幼兒溝通,為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設良好心理環(huán)境的。
接納了幼兒的個性,教師就能更好地了解每一個幼兒及其成長環(huán)境,便于選擇有效的教育,有的放矢,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作為個性心理特征的氣質和性格,在每個幼兒身上的表征都不一樣。我們教師幾乎都碰到過下列幾種情形的小朋友:喜歡打架惹事的、膽小怕事的、能言善辯、調皮好動的等等,對于有上述任何一種表征的幼兒,我們都不能忽視,應該看到每個幼兒的這些個性心理特征背后不同的父母以及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作為教師,只有以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幼兒,以真誠開放的胸懷接納他們,才能真正了解幼兒,了解幼兒的家庭,并取得家庭、社區(qū)的密切合作!毒V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就幼兒健康教育,尤其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社區(qū)的積極配合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接納幼兒的個性,了解幼兒,利于家庭、社區(qū)與幼兒園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的紐帶,尋找有效的教育途徑。我曾帶過一位小朋友浩浩,她是個女孩,外表看上去斯文乖巧,很可人,可實際上,十分調皮好動,而且喜歡動手打人,脾氣又暴躁,如果哪位小朋友惹了她,她就會向對方“討還公道”——將對方打得直哭,甚至不哭不罷休。班上的小朋友都怕她,不愿跟她一起玩。我們經過多次教育也未奏效,班上的老師都對她產生了厭煩心理。然而我沒有排斥她、歧視她,而是主動接近她,與她交朋友,并深入地探究,浩浩產生這些嚴重攻擊性行為的誘發(fā)因素。經過了解,我得知浩浩的親生媽媽早已離她而去,現(xiàn)在的媽媽對她從不管教,而浩浩爸爸是一位脾氣暴躁的人,動不動就打浩浩,浩浩的這種性格正是受她爸爸的影響所致,于是我通過家訪與浩浩爸爸進行多次交談,浩浩爸爸終于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并答應對浩浩的教育采取不打罵而采用說服的辦法。經過一段時間后,浩浩打人的壞毛病果然改掉了不少;到了大班,浩浩完全改變了打人的毛病,脾氣大不如以前暴躁,性格也開朗了許多,F(xiàn)在想起教育浩浩的整個過程,我很慶幸自己沒有將他拒絕于人們所認為的好孩子的門外,而是首先從心理上接納了她,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總之,幼兒教師只要本著以幼兒為本的思想,熱愛每一位幼兒,并真正接納他們的個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和教育他們,就一定能有效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并帶動他們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