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鬧情緒不適合父母做的是
1.以暴制暴:有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鬧情緒時,心里會顯得格外煩躁。于是會采用一些暴力手段或者是語言暴力去制止孩子鬧情緒的行為。那樣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會讓孩子采取自我破壞和被動的攻擊行為當成報復,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很不利。
2.當孩子情緒的奴隸:有很多家長看到孩子鬧情緒了,就會用賄賂,哄勸的方式息事寧人。這樣的方式其實會讓孩子學會“情緒勒索”久而久之,孩子會變成一個沒辦法自己解決情緒方面的問題。
3.男孩別哭:家里是男孩的父母,遇到孩子鬧情緒說的最多的是男子漢不要哭,流血不流淚的話。其實男孩也會有各種心理需求,沒必要讓孩子就承受大人才有的忍受。男孩一旦被剝奪哭的權利,那么男孩的情緒表達就容易出現(xiàn)障礙。
4.為孩子的情緒貼標簽:有些愛哭的孩子,家長會無意識的給孩子貼上各種標簽。比如膽小鬼,愛哭鬼之類的。其實家長貼給孩子的負面標簽,就會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5.流于說教:當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情緒已經(jīng)主導了孩子的全部意識。根本不是說教的好時機。所以父母教育孩子要盡量避開這個時期。
6.回力球效應:有多家長在孩子鬧情緒時,無法保持自我冷靜,反而會把自己的憤怒發(fā)到孩子身上。形成一種你來我往的惡性循環(huán)。最后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可以隨意發(fā)脾氣的想法。
7.阻斷話語:有些家長孩子鬧情緒了就不搭理了,讓他自己鬧完就沒事了。其實不是的,孩子有時候鬧情緒是為了引起家人的關注,如果父母對孩子視而不見。只會讓孩子變得變本加厲。
8.歸咎他人:有些家長會把自己家孩子的情緒問題歸咎到別人身上。這樣會使孩子養(yǎng)成一個愛推責任和不能承擔的性格。
孩子鬧情緒父母正確的處理方式
1.請接納孩子的情緒: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不妨試著心平氣和的對他說,“我理解你現(xiàn)在的不開心” ,不要對他大呼小叫這樣會加重孩子鬧情緒的程度。
2.為孩子制定合理、清晰的規(guī)則:大人世界的規(guī)則小孩不懂,同樣孩子的規(guī)則父母也不懂,這樣就造成了溝通的障礙,合理、易懂的規(guī)則是鏈接孩子與父母的橋梁,在統(tǒng)一是規(guī)則下,有獎有罰,一視同仁,這樣是不是比雜亂無章亦或父母一味干涉更好呢!
3.向孩子詳細解釋規(guī)則及后果:“請你.........,因為這么做會......” 這樣,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個“明白點”,做這個會這樣這樣,做那個會那樣那樣,當然,父母可以加入與孩子的互動,比如,鼓勵孩子對父母的行為做出一個規(guī)則限制,讓孩子覺得擁有自主權,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
4.溫和地糾正孩子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并堅決執(zhí)行:“我了解......,還是請你.......”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有了規(guī)矩只有堅決的執(zhí)行,獎罰分明,這樣才能讓規(guī)矩活起來,而不是紙上談兵。當然,切記,當父母違反規(guī)矩的時候,一定要接受懲罰,培養(yǎng)孩子敢做敢當?shù)娜烁聍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