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孩子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給孩子打開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并讓他們學習承擔責任,接受并反省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后果,通過這種方式,孩子也可以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進入中學、尤其是高中后,是一個“做自己”的時期,孩子獨立的自我意識正在形成,并建立起大致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開始觀察社會,渴望了解人生,所有的理想與對未來的憧憬只有一個核心:我在社會的位置。這時,父母的教育重點在于:如何理解自我與社會的關(guān)系,給孩子社會性的引導。
不要做“最好的家長”
有些人有種“最好”情結(jié):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師、做最好的家長,王秋英認為,“什么都可以做到最好,就是家長不能做到最好,做到‘剛剛好’就可以了。”因為,最好的父母最容易犯這樣一些錯誤:以孩子為中心,犧牲了自己的需求、興趣;為孩子包辦一切,剝奪了孩子應該體驗、承擔的。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培養(yǎng)出的往往是放縱的、自我的、沒有責任心的孩子。
因此,我們要做“真實的父母”:堅持自己的獨立性,重視自己的需要,坦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孩子承擔家庭一部分責任和義務。“只有父母這只‘杯子’是滿的,才可能是健康、愉快的父母,才可能與孩子分享杯中的資源、能量與關(guān)懷。這樣做父母會更有成就感和價值感,孩子也成長得更好。如果犧牲自己的一切,容易對孩子提出過高的期望,孩子也會備受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