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表揚
表揚對孩子是一種激勵,但要注意不能濫用。
舉個例子,一個初一的孩子家長聽完賞識教育以后說:聽了賞識教育,我把我的孩子整整表揚了一年,也沒有把學習表揚上去。所以,表揚只對弱智和小學生適用對于一個智商正常的初中生,家長濫用表揚的話,他們是很容易看出家長的陰謀詭計的。
四、監(jiān)督
學習計劃做好以后,家長要陪伴孩子做好監(jiān)督工作,請參照本博客文章《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就可以教孩子養(yǎng)成一個良好學習習慣。記住習慣的養(yǎng)成中第一個放棄的人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家長要堅持。!
單一的教育方法都會導致學習習慣的失敗。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女。只有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會有成效。不能只批評不表揚,也不能只表揚不監(jiān)督。
三個學習過程的排列規(guī)律
1)學校學習過程:主要完成:聽、讀、看、記
2)家庭學習過程:放學后第一件事就是復習,復習永遠排在作業(yè)前面,不復習,不作業(yè)。
3)周末把一周學習過程完成回顧,整理,對知識查缺補漏。
四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學、 查、 改、 納"
第一個過程:在學校學習主要是"學的環(huán)節(jié)",記筆記就是一種學習習慣,學習成績源自于學習習慣。學生主要運用四個字"聽、讀、看、記"。家長注意看住孩子的課堂筆記。家長每天上班,你怎么知道孩子在學校學習情況怎么樣呢?很簡單,回家用一分鐘時間把孩子的課堂筆記掃描一遍,就能知道他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注意孩子在聽老師講課時很難45分鐘保持高度集中。他們的課堂筆記是個大漏勺,每天回家后應該完成對課堂筆記的整理。
第二個學習過程:家庭學習,主要體現在"查和改"
查:學生在學習完之后很難有學生知道哪個地方學好,那個地方沒學好。就要完成查的過程。怎么查呢?四招:課堂筆記,日復習,作業(yè),考試。
改:找到漏洞后,就要完成改了。作業(yè)的全對不能代表考試的全對。"作業(yè)的最高境界是發(fā)現有做錯的題,發(fā)現什么地方沒學好。"這是作業(yè)的最高境界。改的方法就是:錯題本。"君子報仇七天不晚。"錯題本是日本學生發(fā)明的,80年代傳到中國。從北京四中傳向全國。河南有兩個高校將"錯題本"當作教學項目在全校推廣。每個班建立一個"錯題銀行"。把做錯的題存在里面。什么時候取利息呢?在考試的時候,做錯的題不再錯,那就是"錯題銀行"的利息。
有一句教育的真理"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習題不是專家出的習題,而是自己做錯的習題"。每天不要求多,其實做題的數量很多,買很多的習題冊做題都是沒有用的。只要把做錯的題改正過來,做會就可以了。每周末要完成整理和歸納。
課堂筆記的整理
很遺憾,學生中90%以上的學生不會做課堂筆記。有三種表現形式。
第一類型 老師的錄音機,很多學生只記不聽,成為老師的錄音機。
第二類型 老師課堂的板書,全班一樣。
第三類型課堂筆記記到了書上,也是最愚蠢的課堂筆記,還不如不記。"書要越學越薄的"打個比方,書是原材料,課堂筆記是半成品,課堂筆記要比書薄。前面提到"復習在作業(yè)前面",我們用什么做復習呢?就是課堂筆記。試驗表明:用書做復習工具,做完單科復習要20分鐘;用課堂筆記做復習工具,每天只需8分鐘,這就是學習效率的提高。
課堂筆記技術要求:三點一線:
"三點"是指聽課要抓住"重、難、疑"點,課上老師提出的難、重點,還有就是"疑點",要求學生在下課后用一分鐘時間標出疑點。"一線"是整理昨天的知識和今天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