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二十三:缺少有效的溝通。孩子們發(fā)怒或是調(diào)皮搗蛋往往都是有極其隱秘的心理原因的。當他表現(xiàn)出煩躁、故意頂撞家長或者說粗話等不良好行為的石斛,許多父母往往并沒有注意到他這種行為背后所隱藏的深層心理意義。而只是厲聲批評孩子,這種批評就不能對癥下藥。
錯誤二十四:家庭教育思想不一致。如果你與你的配偶之間意見不一致,就為孩子逃避責任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錯誤二十五:輕視對孩子心理的教育。健康的定義在今天的涵義顯然已經(jīng)是遠遠地不只是身體健康那么簡單了。孩子如果生了病,我們會看他的病是否嚴重,如果只是感冒頭疼這樣的常見病,家長用家里常備的簡單的藥物就可以解決了,而不用專門去醫(yī)院掛個號。同樣的,孩子面臨的心理問題的時候也很多,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到了需要請教心理醫(yī)生的地步的,一般情況下,這些問題就像感冒一樣,家長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處理。但是問題不嚴重不表示就沒有問題,感冒頭疼如果不及時治療都有可能要人命,心理問題如果積累多了也會形成嚴重的心理疾病,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巨大的危害。
錯誤二十六:什么樣的孩子才會聽話?家長稍加主要就會發(fā)現(xiàn),聽話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常見膽小、怯懦,壓抑自己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與長輩爭議的孩子。這些孩子看上去是個特別聽話、特別守紀律的好孩子,也不會和父母頂撞,因此常常被夸獎,其實他們的心理最脆弱。
錯誤二十七:埋怨孩子的怯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害怕的東西,不僅僅是孩子,當然孩子害怕的東西會比大人更多一點,遇到一些特別單小的孩子,他們可能會什么都怕,怕打雷,怕去醫(yī)院,怕小動物,家長要讓孩子面對恐懼,并和孩子一起戰(zhàn)勝恐懼的心理。
錯誤二十八:不讓孩子享受游戲。亞里士多德曾經(jīng)也說過,人是最早的功課就是通過模仿來學習,孩子的游戲就是一種早期的功課。游戲是對智力的開發(fā),能夠幫助孩子社會化,使孩子擁有健康的情緒。
錯誤二十九:限制孩子的想象。一味地限制是造成當今中國孩子想象力貧乏的根本原因。
錯誤三十:在孩子面前爭吵。在孩子心里留下長久的陰影。因為父母在吵架的時候,總是會把孩子放在一邊不管不顧,任由情緒失去控制,孩子會在這種恐怖的場景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父母具有攻擊性地一面,他們隨時都會擔心自己是否會受到父母的攻擊。一方面,他看到父母的情緒都失去控制,把自己扔在一邊,他會感到自己隨時都可能受到攻擊。孩子也非常擔心如果父母感情不和會不會對自己的生活產(chǎn)生影響,因為對所有的小孩子而言,快樂的家庭就意味著父母之間的和諧和父母對自己的關(guān)愛。
錯誤三十一:忽略愛與性的教育。當孩子漸漸長大了以后,他會開始學著去愛,也開始對性好奇。很多家長認為這些事情就讓孩子順其自然地去發(fā)展,卻不知道孩子需要在愛和性方面也被教育。
錯誤三十二:把自己的意愿變成孩子的意愿。孩子是一個有思想有主見的個體,但是家長常常忽略這一點。
錯誤三十三:不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wù)。在家庭里父母不讓孩子做家務(wù)其實是給孩子的溫柔一刀,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無能,家長限制了他們利用發(fā)現(xiàn)自己能力的機會,當孩子對自己產(chǎn)生好奇的時候,家長的保護其實是在向他們的積極性潑冷水,孩子無法體驗到自己的能力。
錯誤三十四:把孩子的消極理解為懶惰。孩子不是超人,成人也會有狀態(tài)低迷的時候孩子就更不可能隨時斗志昂揚了,不要總是對孩子被動的行為表示指責,如果他不是一個天生懶惰的孩子,他的突然混亂和拖沓可能是他真的累了,他的積極性已經(jīng)受到了打擊。
錯誤三十五:把成績看得太重要。家長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呢?當孩子還在學校的時候,家長總是把學習成績當成了是評價一個孩子的唯一指標,而當孩子走出了學校之后,卻發(fā)現(xiàn)沒有了分數(shù)這有一參考,自己不知道該做些什么,因此變得十分地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