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一個星期,他穿了一雙嶄新的高筒靴,顯然新鞋不大合腳,每天13公里的徒步行軍,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使他吃盡了苦頭;第一天晚上,他的腳后跟磨破了皮,腳趾上起了許多水泡。他咬緊牙關,堅持走下去。第二夭晚上,他的腳紅腫得非常厲害,開裂的皮膚還流了血。同伴們都勸他停止前進,他卻搖搖頭,只是向隨隊醫(yī)生要點藥棉和紗布包扎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服用,繼續(xù)上路了。就這樣他一直堅持到一個途中站檢查,當領隊發(fā)現他的腳發(fā)炎的非常嚴重,下令醫(yī)治,才中止了這次行軍。蓋茨的母親從西雅圖趕來,看到他雙腳潰爛的樣子時,難過地哭了,直埋怨兒子為什么不早點停止行軍。蓋茨卻淡淡他說:“可惜我這次沒有到達目的地。”
蓋茨不論做任何事情他都會全心全意花上所有時間去最出色完成。一次老師布置同學寫一篇不超過20頁的故事,蓋茨浮想聯翩,竟寫出長達100頁的神奇而又曲折無比的故事,使老師和同學都十分驚訝!大家說他:“不管蓋茨做什么事,他總喜歡來個登峰造極,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然他是不會甘心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中的環(huán)境已無法滿足比爾·蓋茨天賦的進一步發(fā)揮。小比爾有時會責備母親智力不足呢!于是,父母把目光投向社會,積極為比爾尋找屬于他的空間。在一次活動中,比爾·蓋茨給班上準備一份報告,叫《為蓋茨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這篇報告幾乎成了全家人的事,他的外祖母幫著弄封皮,連父親也插手幫忙,氣氛很活躍。
小學畢業(yè)后,父母在征求比爾·蓋茨意見后,送他進了湖濱中學。在湖濱中學讀書時,他常按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安排學習。比爾·蓋茨在喜歡的課程上下功夫,學得非常棒,癡迷上令他今后傾注畢生精力的計算機。
中學畢業(yè)后,比爾·蓋茨很想到哈佛大學去讀書,這也正是父母們最大的心愿。幸好,比爾·蓋茨的父母并沒有像其他父母那樣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私產,必須讓孩子們來完成父母喜歡的事。經過冷靜思考后,父母放棄了讓兒子當律師的想法,讓比爾·蓋茨在大學領域里自由發(fā)展。這一點幫了比爾·蓋茨的大忙。
但一年后,更大的難題擺在了比爾·蓋茨的父母面前:比爾·蓋茨要離開哈佛,放棄錦秀學業(yè),與別人一起創(chuàng)辦計算機公司!比爾與父母多次交談,平靜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了解兒子秉性和志向的父母又能說什么呢!或許兒子的天賦與計算機事業(yè)是最佳的切合點吧!比爾·蓋茨便毅然離開了令億萬學子向往的哈佛大學,開始在軟件領域大展鴻圖。1975年比爾正式創(chuàng)辦微軟公司,二十多年后,成為世界頂尖首富,個人資產近200億美元!
比爾·蓋茨的成功是個人天賦與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比爾的故事告訴我們:
其一、我們應不斷激活孩子的天賦,注重對孩子天賦的培養(yǎng)與保護。
其二,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