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給孩子交流的基本形式。語言是交流的手段,交流能產(chǎn)生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傳遞各種信息。只懂不說的孩子難以向外界精確傳達自己的需求、愿望及感受,也難以讓外界知道他是否完全理解了較抽象語言信息的全部含義。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學會交流,最初可在游戲中用輪流的方法,如輪流扔球、吹泡泡、推小汽車等,在一動一靜的玩和等待過程中,使孩子懂得交流的互動性,并且體會到其中的歡快。在此基礎(chǔ)上,逐漸延伸到用語言和外界溝通。
——“轟炸”目標詞匯。也就是對所教的詞匯反復強化,在各種場合出現(xiàn)你想要孩子掌握的詞,例如“帽子”,“紅色的帽子”,“你的帽子”,“我的帽子”“戴帽子”等等。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把“帽子”保存到長時記憶的倉庫里經(jīng)久不忘。等再看到帽子時,無需大人提醒,孩子自然會說“帽子”。這就是強化的效果。
——豐富孩子的語言環(huán)境。父母每天要拿出一定的時間,有意識地教孩子說話。此外,要讓孩子多看書,多給孩子講故事。有些家庭不太注重兒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認為孩子到時候就會說話了,這在由老人照看孩子的家庭中尤為明顯。此外,還要注意方言對孩子語言發(fā)展的影響,如果請保姆照看孩子,保姆的方言較重,在孩子學習語言的年齡階段,會造成孩子語言的混亂,不利于孩子語言的發(fā)展。
寶寶的脾氣變壞與語言發(fā)展有關(guān)
至于說寶寶脾氣變壞了,那是因為寶寶掌握的詞匯很少,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還處在萌芽階段,很多日常話語還不會說,也說不清楚,因此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有時就只能用哭鬧、發(fā)脾氣來表達內(nèi)心的不滿和挫折。面對寶寶的不安,家長一定要冷靜,可以猜測孩子到底想要什么,還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活動來滿足孩子。好在這時的寶寶注意力非常容易轉(zhuǎn)移,只要給他有趣的東西,他就會高興地玩起來,也會忘掉原來的想法和不快。為了讓寶寶有輕松愉快的情緒,家長應該對寶寶的情緒反應及時做出應答,讓寶寶感到時刻處于你的關(guān)照之中,這對培養(yǎng)寶寶健康的人格和個性大有裨益。等寶寶的語言能力發(fā)展起來,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了,自然又會變成小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