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小紙條”的女孩更自信“孩子進入青春期主要有三個明顯特征,一是對異性好奇,二是開始反抗,三是對未來充滿豐富的想象。”晏秀祥說,這一切都是再正常不過了,相反,如果孩子沒有出現(xiàn)這些特征,家長可能還注意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問題。
“很多家長談早戀色變。”晏秀祥說:“早戀其實是好事!隨著生理發(fā)育的變化,青春期的孩子,同齡異性無異于一面鏡子,他們經常拿來‘照’,他們非?释玫酵g異性的贊揚和肯定。”
晏秀祥說,根據(jù)他的研究,13歲~17歲的女孩,如果曾經收到過兩三個男生寫給她的“小紙條”,她會在以后的成長中更自信,她會覺得自己很優(yōu)秀;相反,這一階段的女孩,如果從來沒有收到過男生的“小紙條”,即使她的成績再好,她也會自卑,她會充滿挫敗感。
晏秀祥提醒家長,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早戀不要慌張,而是要帶著贊賞的態(tài)度去引導。“如果你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卻對異性一點興趣都沒有,這并不正常,家長這時候倒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方式和教育方式是否壓制了孩子。”
晏秀祥認為,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反抗家長,是一件好事,這說明他們意識到自己長大了,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他建議:“遇到這種情況,不妨用一種欣賞的態(tài)度來看待孩子的叛逆,而不是硬碰硬。把它當作一件好事,它就會變成好事。”
缺乏父母陪伴會挫傷孩子探索的勇氣“媽媽抱著兩歲多的孩子看到一個好玩的東西,孩子第一反應就是兩句話,‘媽媽放我下來’,走幾步之后又轉過頭跟身后的媽媽說,‘媽媽來’”,晏秀祥說,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想要嘗試自己去探索世界,因此讓媽媽放開他,但是他又需要安全感,又要求媽媽別離開他。
“這個時期家長特別是媽媽的陪伴是很重要的,如果媽媽長期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不在他身邊,孩子的安全感得不到保障,他探索的勇氣也會隨之降低,慢慢性格會變成膽小怕事”,晏秀祥提到,在1~3歲的階段,父母無論工作再忙,都應該抽出足夠時間來陪孩子,讓他有充分的安全感。
讓幼兒園的孩子做作業(yè)是一種災難“為什么很多孩子不愿意上小學?”他說,“就是因為現(xiàn)在的幼兒園和家長讓孩子干了很多小學干的事!”
他說,有的家長3歲就讓孩子學寫字,對于3歲的孩子來說,這自然是件困難的事情?墒,孩子寫不好,家長的臉色就不好看。這樣,孩子在3歲時,就覺得寫字是一件可怕的事,結果到了真正該寫字的時候,他已經對寫字有著本能的抗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