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運用符號的邏輯思考活動,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動心理表象。比如,8歲左右的兒童去過幾次小朋友的家,就能夠畫出具體的路線圖來,而5、6歲的兒童則無法做到。另外,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自我中心”的程度也在下降,他們開始克服“片面性”而注意到事物的各個方面,發(fā)展了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因此提高了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4、形式運算階段
在兒童11、12歲以后,就進入到了形式運算階段,這是思維發(fā)展趨于成熟的階段。該階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維得到了發(fā)展和完善。這時的青少年不再將思維局限于具體的事物上,而是運用抽象的概念,提出合理的可行的假設并進行驗證,他們知道事物發(fā)展的多種可能性,所以,思維開始具有更大的彈性和復雜性。
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得到了發(fā)展心理學家的普遍認可,對研究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也有不少心理學家對他的理論提出了批評,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皮亞杰低估了兒童的認知能力。比如,皮亞杰認為前運算階段的兒童是“自我中心”的,在他們的思維中,典型地含有“自我中心”的特點,就是不能設想與自己位置不同的人的認知觀點和認知內(nèi)容。但是其他研究者指出,皮亞杰用于得出此結(jié)論的實驗情境是兒童不熟悉的,問題的難度也不適合于兒童。因此,他們采用了一些變通的方法對兒童的“自我中心”思維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并不是像皮亞杰所說“自我中心”的那樣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