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個父親,每想到自己曾給孩子造成的損失,都非常愧疚。因為有些損失是自己“覺悟”后無法再彌補給孩子的,F(xiàn)在我也把自己和孩子的一段經(jīng)歷寫出來,若能對更多的年輕父母——日后不重犯我的錯誤——有所啟示,也算是有點益處吧。
和許多父母一樣,我們也“望子成龍”。在他還只會哭的時代,我的月薪不到100元,但我和妻子買了一臺700元的SONY收錄機,注重用音樂去開發(fā)他的大腦。
他哭了,我們打開收錄機放音樂,發(fā)現(xiàn)他停下哭泣,轉過頭來尋找聲音……SONY收錄機的音量指示燈五顏六色,很有節(jié)奏地閃爍著,像在跳舞。孩子爬向收錄機,去摸那平面的閃爍的燈光,在那里又看又聽,眼睛黑亮黑亮,忘記了哭。
我們很高興,孩子對音樂、對燈光的色彩都有感覺。我們很在意他周歲之前是不是能說話,總是充滿信心地用吐字清楚的簡潔的語言跟他說話。孩子不滿一歲,果然會叫“媽媽”、“爸爸”,會說簡單的話了,說明他“天資”不差,這對我們是個很大的鼓舞。
中國許多家長頭腦里都有過“神童夢”。那“神童”是什么概念?就是前人一再說過的,誰誰四歲能背詩,七八歲能賦詩云云。我們也加入了讓孩子學背詩、學數(shù)數(shù)的行列。孩子三歲去看外婆,就能給外婆背“床前明月光”了,我們竊喜,這不是比前人說的誰四歲能背詩還早嗎?
五歲半孩子在幼兒園讀完“中班”,我們沒讓他上“大班”,找熟人“走后門”,讓孩子進了縣城最好的一所小學讀一年級。
第一學期下來,孩子《語文》《數(shù)學》的期末考試都得了100分。我們覺得:行!
第二個學期有問題了。孩子有點落后,作業(yè)經(jīng)常被罰,錯一個字罰寫30遍,30個同樣的字,29個對了,有一個字落了一個點,再罰50遍……痛苦的童年開始了,經(jīng)常承受被罰到深夜十一二點。我們知道孩子的腦子關閉了,他已經(jīng)是在機械地動作,這有什么意義?
我們也單獨跟老師交換過意見,老師說“意義在于培養(yǎng)他要認真”,錯一個點就是錯,將來考試就上不去,現(xiàn)在不讓他養(yǎng)成認真的習慣就不行!
好吧,我們配合培養(yǎng)他“認真”。但孩子被罰50遍,落筆畫的地方更多了,不得不由我們認真地來給孩子檢查作業(yè),以免他再次被罰。
老師又反映他上課打瞌睡,反映他動作總是比別人慢,就連下課放學了,把筆收進筆盒、把課本放進書包這些動作都比別人慢。考試答不完,也不知他磨蹭什么。到了二年級,毛病更多了,經(jīng)常被罰掃地。
那時我到北京上學,其間回家一趟,妻對我說,老師說他不傻,要是傻我們就由他去了。有的題目比較難的,別人不會,他會,這哪是傻呢?他就是上課愛說話,要么走神,作業(yè)不該錯的地方老出錯……你知道老師現(xiàn)在怎么罰他嗎?讓他上課站在教室最后,面對著墻壁聽課。
我說,那還怎么聽課?
妻說,老師說那叫面壁,看你還跟誰說話。
妻又說,你平時也沒時間教育兒子,我什么話都對他說了,你跟他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