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家長,在即將把自家的寶貝送進幼兒園時都是心情復雜。
一邊是高興,自家的寶貝終于要邁入人生的一個新階段,一邊又擔心,孩子在幼兒園遇到各種問題該怎么辦?
孩子想上廁所不敢告訴老師怎么辦?
孩子在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有爭執(zhí)怎么辦?
孩子哭鬧不肯去幼兒園怎么辦?
孩子在幼兒園不好好睡覺、不好好吃飯怎么辦?
我們也經常遇到媽媽們問“孩子不愿意去幼兒園,怎么辦?”其實,沒有哪個3歲的寶寶是可以自己去適應一個陌生環(huán)境的,如果孩子哭喊著不上幼兒園,一定和家長的前期引導有關。
入園前家長通過各種方式給寶寶足夠的心理建設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些行之有效,又容易操作的方法。
1. 緩解分離焦慮,不要一步到位
入園前,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練習一下短暫的分離。
這里要注意,一定要按時回來,讓寶寶明白:媽媽離開了,但還會回來,媽媽并不是拋棄我了。反復這個過程,并且根據寶寶的反應逐漸增加分離時間;一步一步來,給寶寶適應的時間,不要強迫寶寶一步到位。
在寶寶入園初,家長要注意一定要按時出現在幼兒園接寶寶回家。
2. 讓寶寶提前熟悉幼兒園
爸爸媽媽們盡量能在正式入園前,提前帶寶寶到幼兒園參觀。讓他看到,幼兒園有老師,有很多小朋友,還有漂亮的教室和玩具。讓寶寶提前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并且對幼兒園留下好的印象。
此外,我們可以通過讀繪本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寶寶提前了解幼兒園的生活,把這些規(guī)則潛移默化地教給寶寶。
3. 不要讓寶寶害怕幼兒園
爸爸媽媽對幼兒園的描述,會極大地影響寶寶對幼兒園的態(tài)度。
家長在與寶寶聊到幼兒園時,要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不要增加寶寶對于幼兒園的恐懼。要適當地描繪幼兒園美好的地方,有好玩的玩具,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一起做游戲,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要用正能量的語言和方式向寶寶傳遞一個信號:幼兒園是個開心的地方。
4. 提前培養(yǎng)寶寶的自理能力
幼兒園中小朋友比較多,老師無法事無巨細地照顧,很多事情需要孩子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飯、穿衣服、獨立睡午覺、上廁所等等。
為了讓寶寶更好地適應幼兒園,入園前爸爸媽媽應該提前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家的時候,我們就要鼓勵孩子自己吃飯,給孩子做如廁訓練,并且養(yǎng)成孩子按時睡午覺的好習慣。
寶寶上幼兒園是成長中必須經歷的過程,所以,請各位家長朋友放下焦慮和擔憂,我們一起陪伴孩子,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