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長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病痛。遇到磕著碰著了這種明痛,我們是有應(yīng)對方法的。但是有些痛讓我們摸不到,看不見,又不知道寶寶究竟是怎么了?會讓媽媽措手不及。
其實,寶寶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疼痛,沒有娃之前,我們完全不了解。今天我就來說幾種寶寶們會遇到的疼痛,希望能幫到妞們~
● ● ●
耳朵痛
還記得小小包有天半夜突然大喊:“媽媽我耳朵疼!疼死了!”劇烈的疼痛讓小小包直在床上跳也沒有緩解…驚慌失措的我馬上帶他去了醫(yī)院。后來才知道,小小包是得了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內(nèi)發(fā)生了細菌感染,即鼓室粘膜的炎癥,醫(yī)學上全稱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比較容易出現(xiàn)在耳朵進水或感冒后。小小包當時得中耳炎是因為大塊的耵聹(耳屎)吸水膨脹了,導(dǎo)致進入耳道的水沒法流出,積存后引發(fā)了感染。后來醫(yī)生給小小包吃了點退燒藥(因為退燒藥有止疼作用),小小包馬上就說不疼了。
寶寶有這些表現(xiàn)可能是中耳炎
1.有或輕度或劇烈的耳朵疼。
2.小寶寶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哭鬧,搖頭,睡覺不安穩(wěn),不時用小手抓撓耳朵。
3.耳朵流黃水。
4.不明原因的高燒不退,甚至惡心,嘔吐,腹瀉,聽力下降,面色發(fā)灰。
寶寶得了中耳炎怎么辦?
1.高達80%的耳朵感染會不治而愈,一般可以觀察等待自愈。若48小時不見好,則需要看醫(yī)生。2歲以下較小的寶寶,最好盡早去看醫(yī)生。
2.在耳朵上放置熱水袋,可以緩解疼痛。
3.不要讓寶寶用手去撓,或者用其他的東西去掏耳朵,這樣會加重病情感染。
4.使用抗生素治療,對細菌引起的中耳炎有效;止疼藥物也有助于緩解疼痛。(用藥需遵醫(yī)囑)
如何預(yù)防中耳炎?
1.避免耳朵進水,洗澡、洗頭、游泳時要小心,游泳時選擇干凈衛(wèi)生的環(huán)境。
2.不要讓寶寶躺著喝奶,容易引起嗆咳,進而導(dǎo)致乳汁進入中耳引發(fā)感染。
3.及時預(yù)防、治療呼吸道感染類疾病,保證鼻腔通暢,比如感冒、咳嗽。初春時節(jié)天氣時冷時熱,媽媽們要多注意,以免病菌進入中耳引起感染。
4.不要隨意給寶寶挖耳朵,不小心傷了耳朵內(nèi)的皮膚黏膜也容易引起感染。若有過大的耵聹(耳屎),可以帶寶寶去醫(yī)院請醫(yī)生清除。
5.多帶寶寶運動,增強體質(zhì)。
● ● ●
腸絞痛
腸絞痛是一種“癥候群”,一種找不到原因的迷之哭鬧。大部分寶寶出生2周后會開始出現(xiàn)腸絞痛,6周時是腸絞痛的高峰期。4個月時,90%的寶寶能夠告別腸絞痛。
寶寶腸絞痛時會有什么表現(xiàn)?
有腸絞痛的寶寶會在傍晚或者半夜哭鬧,每次連續(xù)1-3小時,拒絕吃奶或者一邊吃一邊哭。睡覺時也不踏實,會突然身體卷曲、尖叫、聲嘶力竭的哭,用很多辦法都難以安慰,常常還伴隨脹氣情況。
一般每周出現(xiàn)3次以上情況,并且持續(xù)3周,基本可以確定寶寶是腸絞痛了。
腸絞痛怎么緩解呢?
1.打包裹:模仿子宮可以給寶寶安全感。
2.做撫觸:主要是小肚子,有利于腸道蠕動。
3.用安撫奶嘴:增加寶寶的安慰感。
4.換姿勢:豎著抱、趴著、橫著……看怎樣能減少哭鬧。
5.換個環(huán)境:改變光線、聲音、溫度等可能刺激寶寶的原因。
6.熱敷小肚子:有利于消除脹氣,注意別燙傷寶寶。
7.輕輕搖晃: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時就是在搖晃中度過的,注意力度。
8.洗熱水澡:寶寶在子宮內(nèi)就是泡在羊水里,注意水溫不要高。
9.考慮換奶粉:換成成水解蛋白奶粉能緩解寶寶的不耐受。
● ● ●
生長痛
生長痛是3-12歲兒童身體生長發(fā)育期特有的一種生理現(xiàn)象,其實不是病,這種疼痛也是暫時的,過段時間會自然消失。
注意:生長痛的疼痛來源并不是骨頭而是軟組織,與缺不缺鈣無關(guān)。
生長痛有哪些癥狀?
生長痛主要是肌肉疼痛,疼痛部位也不會出現(xiàn)紅腫或發(fā)熱。多發(fā)生在傍晚和晚上,每次疼痛時間從幾秒到幾小時不等。
疼痛部位主要表現(xiàn)在:下肢(大腿,膝關(guān)節(jié),小腿骨前方等),偶爾也會在腹部。
寶寶為什么會有生長痛?
1.寶寶骨骼生長速度太快,而肌肉和韌帶的生長跟不上骨骼的速度,快慢不均導(dǎo)致肌肉和韌帶牽扯而引起疼痛。
2.寶寶運動過度或在發(fā)育中的身體組織代謝產(chǎn)物過多,引起酸性代謝產(chǎn)物堆積,從而造成肌肉酸痛。
怎么緩解生長痛?
1.用熱毛巾給寶寶疼痛部位熱敷、按摩,能緩解寶寶不適。
2.疼痛厲害時減少劇烈運動,讓寶寶多休息,可以放松肌肉緩解疼痛。
3.給寶寶多補充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和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讓肌肉、韌帶與骨骼的生長速度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