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媽媽說出來你聽著什么感覺。
好網網友:放鶴崖邊
是啊,一旦學了有些東西好象自己就控制不了了,女兒學的是小組班,幾個小孩一起學,一起考級,要真是哪天哪個小孩考不上了,可能父母和孩子都會接受不了呢。讓他跟著后面往上跳級,壓力很大,留一級,也會對他的信心和積極性有影響,所以真的學了以后,只能是督促她跟上去,不能掉下來了,起初都是那么想,隨便學學,不想考專業(yè)。不給她壓力。可一步步走下去,真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感覺!
興趣與升學有聯(lián)系
旅美網友:MaoMa
一個月前帶大毛去學鋼琴,上第一節(jié)課我就發(fā)現大毛并不是特別喜歡,而且好像不是很理解。下課以后我找老師詢問,老師的第一句話就是“究竟學還是不學,你應該先去問你的兒子”,于是我問大毛,得到的回答是 “I dont know。” 于是我就知道大毛實際上對鋼琴課是無所謂的。老師當時給退了錢,說以后想學了再來吧。
鋼琴老師跟我說,大毛現在4歲,這樣的表現很正常,孩子最好5歲以后再開始接觸鋼琴,男孩子應該更晚些,6歲比較合適。一個是孩子現在對鋼琴還不是很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5歲以前手指的力度還不是很夠。美國的鋼琴老師認為,如果孩子現在沒興趣,就最好不要學,等孩子有興趣以后再說。實在沒有興趣也不要強求。
所以現在我?guī)Т竺W畫,這個是大毛自己選的,每次的課兩個小時,大毛竟然認認真真自始至終?磥磉@個才是大毛現在的興趣。
國內的情況,我認為還是和教育制度有關,鋼琴彈得好升學就加分,拿了國際大獎的話,分數不夠也有好學校上。不光是鋼琴,其他各種興趣班現在好像都成了考學升學的捷徑,所以父母們才不惜一切甚至不顧孩子喜歡與否也要讓孩子學。提高孩子素質的初衷已經顯得不重要了。
父母心目中理想的藝術學習模式
好網網友:juliaxi
在孩子6歲之前,應該重在培養(yǎng)孩子的音樂興趣,孩子與生俱來的音樂智能是需要開發(fā)的,就象一個書香門第,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對書會有更多興趣。像我自己五音不全,為了讓孩子不要有同樣的遺憾,就一定要送他去音樂班。
第一次參加親子班的活動,我就相信音樂智能是應該這樣啟發(fā)的,它不是固定于單一的某種樂器,而真的是“玩音樂”在音樂中感受、理解情緒,在旋律中體驗不同的表達方式,嘗試玩節(jié)奏對話等各種有趣的活動,真正開闊的孩子的音樂視野,打下寬厚的基礎,孩子現在學到第5階了,感覺他對音樂的自信時時處處都能體現出來,音樂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豐富,在生活中隨口編撰的順口溜也體現著節(jié)奏,孩子常常改編歌詞自娛自樂,無聊時隨手敲打節(jié)奏引來羨慕的眼光,也讓他很快樂。
總之,音樂是快樂,一定應該快樂地學!
好網網友:笨cc
我的觀點吧,一向就是,懂音樂不見得高雅,不懂音樂也不見得不高雅,所以學不學,懂不懂,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