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和家長,都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孩子的童年與游戲密不可分,如影隨形,所謂童年、童言、童語、童思、童趣、童玩等等,都是孩子的專利品。“對小孩而言,游戲就是工作。游戲是小孩獲取經(jīng)驗、學習與實際操作的手段。”
一、孩子們有高檔玩具并不意味著他們在“游戲”
兒童期自有一套有別于成人的思維模式與學習方式,應該得到成人的尊重與了解。然而,因為游戲樂趣局外人不易體會,很多家長不理解為何孩子不喜歡昂貴的玩具,而對家里的掃帚情有獨鐘?梢哉f成人對兒童游戲存在一定誤區(qū),形成了諸多問題:
1.認知發(fā)展的揠苗助長,具體操作期過早結(jié)束,抽象思考學習內(nèi)容提早介入。
2.缺乏真人互動。家長不愿陪伴孩子游戲,很多兒童是以電視、電腦、電玩等虛擬游戲為主,缺少真人互動體驗、真情流露的機會。
3.團體互動經(jīng)驗不足,隨著家庭少子化及居住型態(tài)的改變,兒童缺乏與同輩團體的集體游戲機會,少有團體互助與合作,容易以自我為中心。
二、團體游戲能促進兒童社會性發(fā)展
在團體游戲需要多人參與,因此在游戲過程中就有諸多的人際互動,具體包括:
1.游戲成員輪流擔任競賽隊伍的領導者與被領導者。
2.領導者分配組員角色、任務并組織競賽團體。
3.組別成員了解本身在隊伍中所擔任的角色、任務、功能與價值并為團體效力。
4.游戲成員對游戲規(guī)則重要性的了解與遵守。
5.接受競賽勝負結(jié)果之的心理調(diào)適。
上述人際互動過程中所涉及的社會性發(fā)展內(nèi)容就包含: 同理心、公平、互惠、尊重、合作、負責、接受非功利的游戲勝負結(jié)果、誠實、公正、守規(guī)等。透過團體游戲?qū)W習,提供兒童親身參與活動與體會道德意涵的機會,能有效促進其社會性及道德認知發(fā)展。
三、團體游戲能增進學習效能
孩子什么時候?qū)W習效率最高,那就是在一起玩的時候。在運動場上常?梢钥吹剑诟鞣N競賽活動中,兒童們正全神灌注、團隊合作地為競賽的目標,全力沖刺。教師則能從游戲當中,兒童所表現(xiàn)出來的軀體動作、感官功能、知覺作用、語言表達、思考能力、社會互動等行為,覺察兒童的身心狀況或者認識兒童智慧發(fā)展的線索。因此,尊重兒童喜愛一起游戲的天性、重視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需求,則游戲可以提供兒童在身體成長、心智發(fā)展、經(jīng)驗獲取、專注凝聚、融入團體等方面的驚人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