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家長不太注意孩子的年齡特點,認為數數,數得越多越好,能數一百一千都行,但孩子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數的實際意義就不管了,因而造成該子只會抽象的口頭的數,如果單提出一個3或6的數問孩子是什么意思,就不知所以了,使孩子不會解決實際問題。所以教幼兒數數必須注意年齡特點和實際接受能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
人們的習慣往往是從孩子會說話就開始教孩子數數,實際上應先從教數的形成開始,在此基礎上教數數是比較科學的。
1、讓孩子從掌握1個童開始,一般2.5-3歲的孩子,知道一個東西用1表示,反過來1就是表示1個東西,2就是表示2個東西,3就是表示3個東西。要讓孩子在家里會看、會說、會用,如我家有1個漂亮的娃娃,1臺電視機,1個大皮球等,自己手里拿的是1個蘋果,1塊糖等。
在此基礎上,讓孩子認識和知道2個是什么意思,如寶寶手里拿著1個紅蘋果,再給寶寶添上1個蘋果,就是2個蘋果;人有2只手,2只眼睛,2只耳朵等。然后讓孩子用右手食指從左至右一個一個點數,數完能說出是多少,數到3能說出是3個,數到5能說這一共是5個。3歲到4歲時可由5數到10,要求同前。
這樣不僅會數數,還能理解這個數是怎樣形成的。接著可讓孩子按物體分類,如媽媽給星星買了很多好看的玩具、畫書,請小星星幫助媽媽把畫書挑出來,幫助媽媽數一數是幾本呢?還可按顏色,大小讓孩子分類,如從一堆東西里(是同類或是不同類),讓孩子把紅的挑出來放在一起,或是把大的挑出來放在一起,數數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等。這都可以培養(yǎng)孩子辨別的能力,目側的能力,發(fā)展孩子的智力。
平時就可用實物、吃的、用的東西來讓孩子練習數數,如咱家養(yǎng)了幾只雞?幾盆花?媽媽買了幾條魚?快看看哪條大?哪條小?哪條長?哪條短?在數實物的基礎上,讓孩子抽象地數數,按物品多少說出數量,按數量取實物,如勤勤快幫助媽媽數數買了幾個大紅棗?請給媽媽拿出2個大紅棗等。
2、4.5歲:孩子到4 -5歲時,可數1 -50個數,不僅會手口一致地點數,而且會從任何數接下去數,如23接24, 25…數到50,還可以5個數到50, 10個10個數到50。在此基礎上,可讓孩子學會按實物多少去取數字,如看看自己手里拿的是幾本畫書?請把這個代號給找出來〔必須在認讀數目字后);會按數字去取實物,如把數字卡片給孩子,讓按卡片數字去取東西,也可口說:請紅紅給媽媽拿來2個西紅柿,拿來2個飯碗。在比實物的基礎上,可讓孩子以抽象的數字比較,如3個蘋果多?還是2個蘋果多?一般不要求在這個年齡間的孩子回答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