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蹖ёx]親子活動中的媽媽難免會做錯事情,這個時候不要因為在孩子面前拉不下面子而不主動說:“媽媽錯了”,這個時候的孩子是很委屈的,也是媽媽該做出或者說出自己問題的時候,善于主動親子教育承認錯誤的媽媽能更好的塑造孩子的性格與行為習慣。
媽咪愛嬰網(wǎng)小編給媽媽的建議:
建議一:選擇合適的道歉方法
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媽媽不用講太多的道理,只要用一些具體的行動,例如表情、做法等,孩子就會知道,媽媽正在為自己的錯誤向他們道歉。孩子知道了媽媽的做法是錯誤的,那么他們以后就不會重蹈媽媽的覆轍。
對于年齡大的孩子,媽媽在向他們道歉的時候,一定要將自己做錯的原因告訴孩子,這樣就會將它內(nèi)化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從而便于孩子自覺地避免類似的錯誤。
建議二:注意道歉的態(tài)度
媽媽向孩子道歉,態(tài)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態(tài)度生硬或是輕描淡寫,不但不會促進親子關(guān)系的和諧,有時還會加深媽媽和孩子之間的誤會。因為孩子能感覺到媽媽的態(tài)度——認真或是敷衍。
唐唐最近心情很不好,因為媽媽私自看了她的日記。雖然她的日記里并沒有什么秘密,但是她還是覺得媽媽太不尊重她了,為此她和媽媽冷戰(zhàn)了好幾天。
建議三:走出羞于向孩子道歉的心理誤區(qū)
很多媽媽都認為向孩子道歉,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她們羞于和孩子道歉,寧可堅持錯誤也不糾正,這樣只會讓孩子樹立錯誤的意識,以后自己即使有了錯誤也不會坦然面對。
木魚的媽媽不小心把他的存錢罐打碎了,可是媽媽礙于自己的身份,沒有給李振道歉,結(jié)果,李振整日悶悶不樂。
這天,媽媽主動地說:“孩子,上次是我不對,不小心把你的存錢罐打碎了?磱寢尳裉煊纸o你買了個一模一樣的,作為補償。”李振覺察到了媽媽的誠意,開心地笑了。
媽媽不喜歡向孩子道歉,反映了傳統(tǒng)觀念里,長輩與晚輩地位的不平等,而這樣的不平等,甚至會變得蠻橫不講道理。媽媽不是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而是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認為既然是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那么自己無論怎么處置,都是理所應該的。
這些都是媽媽教子的誤區(qū)。有了錯誤,勇敢地和孩子道歉,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媽媽犯錯只有向孩子道歉,孩子才能學會尊重別人,也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等媽媽認錯的小故事:
一大早,外面就雷聲不斷,很快就下雨了。午飯后,雨仍沒有停的意思。爸媽打算讓我跟爸爸到辦公室,不去幼兒園了,我不依:“不行,我老師說下午我一定要上學了!”一點五十,我又坐到了教室里。
傍晚,爸爸接我回家,到了樓下,遇見陳方圓,我倆就玩開了。爸爸借機到班級去看看。五點半了,媽媽還沒下班。陳方圓也跟她媽媽去洗澡了,樓道里只剩我一人!快六點時,媽媽終于出現(xiàn)了。而此時我端坐在樓梯上,愣愣地看著遠處。一見媽媽,站起身來,指著被泥水弄臟的褲腿,小心地解釋道:“我不小心摔跤,把衣服弄臟了!”可媽媽絲毫沒有要責怪我的意思,低下身子撫著我的頭笑著問:“哦。我知道了!還有什么事要告訴媽媽嗎?”我踏實多了,從口袋里又拿出一個拉鏈扣繼續(xù)說:“哪,拉鏈上的東西掉了!。。。其他沒有事情了!我想回家換衣服!"說著順勢要往媽媽懷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