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聽到“你怎么這么討厭呀?”“你看你,怎么老是做壞事,新買的汽車又弄壞了?”……的責罵聲,那一定是成人在訓斥比較頑皮的孩子。而結果呢,成人是滿臉的無奈與憤怒,而孩子則滿臉恐懼,不知所措。
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們“乖巧聽話,聰明伶俐”,喜歡用成人的計劃去“塑造”孩子。其實,頑皮的孩子之所以頑皮,淘氣,破壞紀律,與成人逆向而行,是因為他們活潑,不愛生搬硬套,不愛機械重復,不愛長時間進行某一活動,喜歡別出心裁,這其中常常蘊藏著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而家長,必須尊重孩子的需求和選擇,“援助幼小心靈的發(fā)育”,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第一,家長要理智的愛孩子。
有的家長愛孩子的方式是孩子要求什么,只要能做到,就一定滿足他;但當做錯事時一味的責罵。其實,作為家長要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努力尋求與孩子心理上的溝通與默契,去分析他們“頑劣”行為的原因。然后根據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將孩子過剩的精力引導到正當的學習和生活中來。平時也注意多為他們提供一些有難度,有變化的活動,讓他們經過一定的努力才可以做到。
第二,尊重孩子,給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
家長總是以自己的愿望和感受來替代孩子的主觀需求,而孩子則通過自己的“頑劣”行為來表示他們渴望得到尊重、渴望得到獨立自主、渴望自由創(chuàng)造的需要。家長應把自由和獨立還給孩子,讓孩子自主自由地進行探索。探索時會伴有“破壞性”,如當孩子把家中的鬧鐘拆掉時,這并非“破壞”,而是他想看看其中的構造,這時,家長就應正確引導,講解“鬧鐘”的奧秘。說不定,他將來會成為“中國的愛迪生。”
第三,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及時給予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