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多的家長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學習上,其實那主要是學校的事情。有很多家長對于學校教育應做的事,瞎忙個不停,比如幫孩子做作業(yè),檢查孩子的作業(yè),監(jiān)督孩子等。而到頭來勞而無功,事倍功半。我認為我們很多家長都是不務正業(yè)者,我們是種了別人家的地,荒了自己家的田。沒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做為家長,我們要完成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主動進取精神、學習興趣和好習慣。這是孩子成長的六大核心精神軟件,如果這些沒處理好,孩子是注定要出問題的。
第一個要鑲進孩子生命里的軟件是“自尊心”
當孩子開始尊重自己,把自己當作和別人一樣平等的人來尊重的時候,孩子的主體人格就建立起來了。自尊心是孩子的精神人格的脊梁。如果孩子沒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會在意別人臬看他,他不懂如何去看別人的眼神,他不會用心去研究人群的行為規(guī)則,他也就不會尋求別人的尊重和認可,由此也就沒有了上進心。這時通過批評來教育孩子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不在乎你的看法,你的批評對他不起作用。沒有自尊心的孩子不會主動參與群體活動,不尊重別人,不尊重自己,沒有在群體中出類拔萃的欲望。應該說,自尊心是孩子的生命之火,是孩子成長的原點。自尊心沒有建立起來,就等于孩子的生命之火沒有點燃,因此,他不會有成長的動力。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當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來對待。當父母尊重孩子的時候,他開始尊重自己,進而他會尊重別人。這樣他的“人化”過程才能啟動。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個重要的方法是無條件地愛孩子。當父母無條件地愛孩子的時候,孩子的自我價值會上升,他開始感覺自己很好,進而會產生尋求更好的動力。
第二個軟件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對家長來說,不能說是一輩子的任務,至少是孩子25歲以前的任務。孩子在離開家長之前,家長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樹立過程。就是說一個人不能一勞永逸地永遠有自信心,他必須每時每刻地培養(yǎng)自己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個人去做事時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有了自信心他可以發(fā)揮自己的能力甚至調動潛能,把事情做成功。假若打個比喻,自信心相當于電腦進入主運算程序的前置程序。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自信心,當他面對一個習題時,他的大腦進入的是一個子系統(tǒng),啟動的程序是如何解釋為什么沒做上這題,我為什么不行。而有自信心時可以進入主運算程序,他的大腦的注意力焦點會集中在解題方法上,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總可以把問題做出來。所以自信心是一個孩子能否做事(即學習),能否把事情做對的核心和心理程序。誠然,自信不是我們大家理解的挺胸抬頭那么簡單。它是人們做時的心理運算程序:一個自信的小學生,他面對試題時,大腦會深入題的內部去運轉,去找條件和結果的因果關系,把題做對;如果沒自信的孩子,看到題能上能下上會停留學生題的表面,感受問題帶來的壓力和焦躁的情緒,然后會想:這題怎么這么難?老師為什么這么出題?我做不出我媽會怎么批我?結果20分鐘過去,他根本沒有做題,而在想別的東西和感受痛苦。最后他得出討論:你看我數學不好吧,我還是不行!
第三個精神軟件是“責任心”
責任心是一個孩子意識到自己和